识小成之意。”
“好,好!”王恩业拍手道:“小学,这名字好,谦虚又不失高雅,紧承大学之意,好,好!”
李蘅道:“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这小学,我按学识高低,年龄大小分为四个年级。一年级,只教认字写字,用一个童生就可以教几十人,称为一个班。这样的童生称为教员,几个十几个这样的童生教员就可以教几个十几个班,这样一次就可以教几百上千个学生。
而当这几百上千个学生,学会了认字写字,就可以升到更高的二年级。二年级,用一般的教书先生,来教授他们简单的说文解字,古代诗词,韵律等。一个这样的先生,我称为教师,几个十几个教师,又可以教几个十几个这样的二年级,教上千学生。
等到他们全部学会这些,就可以升到更高级的三年级,就可以让更好的先生教他们学习,四书五经,经典子集。这样的先生,我称为老师,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学生,几个老师就可以教几百个学生。
等到这些学问都学好了,就升入最高的四年级。四年级,就可以让老师这样最高学问的老师来教,几个老师这样的大学问者,每人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经史子集,教授学生。几个人联合教几个班,几百个学生。这几百个学生同时又都是这几个老师的学生。这样一个学生有出息,几个老师都荣耀。而几个老师联合教的学生更多,出现好学生的概率也更高。如此岂不美哉?
而且,学生天赋不一,在每一次升级的时候,都会有天赋不好的学生被淘汰,也避免像老师这样高深的师父,把精力浪费在顽劣不堪的学生身上。这也是一种好事啊?”
“好,好,好!”王恩业连说三个好:“承平此法甚好,造福千古。”
李蘅道:“学生想法虽好,但是还需一个老师这样的校长坐镇,所以学生恳请老师出山。”
王恩业听完,也知这校长责任重大,踌躇道:“你说这校长,需德高望重之师,我行吗?”
李蘅道:“老师把‘吗’字去掉。您不行,谁行?你可是教出我来的。这古阳县,有多少教出秀才的先生?老师你现在已经名扬古阳县。等到明年,学生考中举人。老师你就是举人之师,如何当不得校长?”
王恩业道:“那如你所说,四年级,需要几位我这样的老师,我若当校长,他们又该如何?”
李蘅笑道:“他们可以当副校长啊。”
王恩业眼睛一亮,对啊,县令还有副手-县丞,校长自然也可以有副手。
“好!”王恩业道:“如此,老师也不矫情。老师对你所说的校长一职,是心动不已。若我能力能到,我绝不推辞。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教好学生,桃李满天下。什么时候上任,我都等不及了。”
李蘅笑道:“老师勿急,校舍正在承建,大概要半月有余。等到学校建好,老师就可走马上任,成为古今第一所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当可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哈哈哈哈!”王恩业大笑,这话戳到他的点子上了。自古文人,所好无非:官,利,名,禄。他不好官,不好利禄,自然是想流芳后世。可以想见,这小学学校的教育模式,开创千古先河,一旦成功,他作为第一任校长,必将史书留芳,谁也抹不去他的功绩。到那时,他不敢说比之孔孟古代圣贤,但是成为一代宗师是绝对可能的。
李蘅笑道:“虽然这事不急,但是有一事老师需要现在着急,这半个月好好想一想。”
“何事?”
“校训!”
“什么是校训?”王恩业不解的道
李蘅道:“校训就如同家训,是一个学校传承的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老师你作为这个学校第一任校长,需要给学校未来定下一个传承的校训,警醒后世学生。到时候,老师亲笔手书,学生将老师这校训用玉石石碑刻好,放在学校正门口。让每一个进出的学生,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看到,这样学校的精神就可以千古传承,永垂不朽。”
王恩业闻言,整个脑袋都炸了,呼吸困哪,他这是激动的!千古留名,这几个字在他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