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就像野火一样,在县政府大楼里迅速蔓延开来:新来的常务副县长陈东莱,竟然当众羞辱了老资格的财政局副局长!
这个消息最初是由与会人员传播出去的,他们在会议结束后,纷纷议论着这件事。很快,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县政府大楼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难以置信,尤其是那些本地的干部们。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二十五岁、刚刚入职的年轻副县长,怎么会如此大胆地在会场上公然羞辱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干部?
更让人惊讶的是,陈东莱不仅把那位副局长拉出了会议室,还让他站在门外罚站,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而且还用打电话“叫家长领人”的方式,让这位副局长在全县干部面前丢尽了脸面。
这一系列举动实在是太过分,不少本地干部都觉得陈东莱太嚣张了,完全不把他们这些老资格放在眼里。
不是说外来的干部大都低调做人么?
与此同时,县委书记杜洪波正半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听着秘书的汇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对陈东莱的厌恶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
杜洪波在官场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可谓是阅人无数,什么样的干部他都见识过。然而,他最厌恶的便是那种锋芒毕露、不知收敛的干部。而陈东莱年纪轻轻却如此张扬,这无疑让杜洪波对他的印象愈发恶劣。更别说陈东莱还当过江自流的秘书,参与了对柴机厂的打击,这就更让他心生厌恶了。
“杜书记,您看看这事儿闹的!”秘书满脸义愤地向杜洪波汇报着,“潘局可是为咱们县里兢兢业业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就算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劳,那也绝对是劳苦功高!他倒好,居然当着几十名大小干部的面,公然凌辱为县里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干部,简直是蹬鼻子上脸!”
秘书一边愤愤不平地诉说着,一边顺手提起热水壶,动作娴熟地将领导的茶壶添满。
杜洪波原本正靠在椅背上,听到秘书的这番话,他猛地直起了身子,满脸的不满之色仿佛都要溢出来了:“妈了个巴子的!我记得潘亮以前好像当过府办的副主任吧?都二三十年的老人了,这个陈东莱到底是怎么做事的!”
他与岳望北相同之处在于,二人皆为军转干部。然而,杜洪波与岳望北相比,其性格更为直接、粗犷,甚至带着些许蛮横。这或许是因为他天生就具有一种横冲直撞的戾气,而这种戾气在他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岳望北虽然也是军转干部,但毕竟曾就读于军校两年,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相比之下,杜洪波则显得稍逊一筹。他年过五十,参军时间较早,甚至连军校都未曾涉足,仅凭借初中学历,在西北边疆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摸爬滚打多年,最终才得以晋升至正团级别。
1982年,杜洪波转业回到地方,最初在地区公安局的政治部工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不知他通过何种途径,竟与当时担任鱼泉市委书记的康乐建立起了联系。或许正是这层关系,成为了他仕途上的重要转折点,使得他能够依仗老领导的提携,一路平步青云。
由于学历的先天不足,杜洪波在面对那些拥有高学历的干部时,内心深处难免会产生一些自卑情绪。但与此同时,他在军队中所培养出的强烈自尊心以及绝不轻易低头的狠劲,又使得他不愿意主动向他人示弱。长此以往,县里的干部和群众们逐渐意识到,这位县委书记对那些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似乎并不感兴趣,反而对那些“耿直朴实”的汉子颇为青睐。现在的这任联络员,便是由公安局的一位年轻刑警提拔过来的。
斜靠在柔软的沙发上,杜洪波那原本有些躁动不安的内心,在经过一番自我调整后,逐渐恢复了平静。
陈东莱刚刚被调到开江任职,这对于整个开江县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不仅县里的各级干部们对这位新来的官员充满了好奇和关注,就连市委的领导们,恐怕也都在密切留意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在这种情况下,杜洪波心里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