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做出了这个看上去唯一的结论以后,于宣仪只得挑出一些细节,结合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实对氛围逐渐不对劲的粉丝群体进行劝阻。她想得到自己的言辞不会造成太大的效果,同时甚至会收获一些骂声,但没想到,有的事情是超出她预想的。
1+1有时候可以大于2。习以为常的事也可能因为偶然的事变得不再普通。
毕竟正如陆遥所说,互联网的潜力是无限的。正向的方面是这样,反向其实也差不太多。
那天于宣仪在发出自己的分析以后随意的上网一看,无趣又无奈的发觉自己的小号账号下被骂出了几百条回复,无一不是质疑粉丝的身份,因为这种推测不尊重选手的实力。
明火的成绩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这是很大一部分粉丝真实的想法。
有的时候说出自己理性的分析不是不可以,但是没必要。毕竟世界上有一种名为“理中客”的标签,有时候代表着错误的正确,有时候确实有所用场。对于被感性控制的其他个体,最好的处理方法应当是顺从——因为劝解的行为本身并不会给自己产生利益,已经处于过度感性状态的人也不太可能听得进理性的劝解。
于宣仪不否认自己这方面的固执其实有种和人流逆行却说是人流忤逆了自己的过度自信,但她认定自己的立场应当在自己的小号上被阐明,不然无所作为必然会让自己良心不安。
而至于反对骂声其实无关紧要——如果事情没有被发酵到那样的地步的话。
这或许也是某种方面的过度感性,起码现在的伊唯——或者说于宣仪,对自己随手的举动感到了后悔。
事情真正的导火索,是因为明火亲自回复了于宣仪的这一点见解和牢骚。
他说了,但其实没有完全说。因为明火并没有评价这样被骂了几百楼的个人发布内容本身的真伪,只以“为这位粉丝对自己的关注而感动”片面的表态,主体部分是劝解楼中的粉丝不要妄加猜测,不要以辱骂发泄情绪。
这算得上是公式化的叙述。以粉丝的身份,这一般是极大的殊荣。
但就这么恰逢其会,有些事让于宣仪来不及多想。因为就在明火回复以后,伊唯这个大号的舆情也在顷刻间爆发,“热心网友”们也在讨伐的途中,因为于宣仪以前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找到了她大号和小号的关系。
留言使用过同样的邮箱地址,生日相同,兴趣爱好相似,发布信息的场景相似……种种细节被扒出。
从某种程度上,这一场乱战并不只是被谣言误导的同情造成的网络暴力,而是多方的信息结合,让人臆测出来的虚假的“爆点”。
正如之前所说,明火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电竞选手。而作为小号的大号主人的伊唯,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络歌手。
他们之前看上去毫无交集,但在这之后就不一样了——不仅因为扒出了小号的来源,还因为现在的“伊唯”,就“是”一个破坏他人家庭,欺凌孕妇的小三。
无论她辩驳与否。
因为“伊唯”已经不是于宣仪,而是网络上一个用来宣泄情绪的虚拟形象。“她”能够满足一切惩恶扬善的欲望,因为“她”是恶人,他们是“好人”。
而毫无疑问,为她说话的明火也因此被联想和诟病。正因如此,谣言的传播才被大大的助长,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促成了“伊唯”作为一个不受瞩目的小三形象,却被赋予一系列身上无法出现的故事、更多的无稽联想。
对象还能够晋升到不止一个的地步。
比如人模人样的闻人煜竟然同情一个小三,比如闻人煜和小三原本就认识,比如闻人煜也许和小三是男女朋友,合伙骗豪门的钱被抓了现行。
网友的想象总是给人带来惊喜……或者惊吓。但这也同样会造成或好或坏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是后者。
“和我之前说的一样,我其实有错,但应该罪不至此……不过我的烦恼不止是这样。”于宣仪垂眸作结,眼神复杂的看着桌上随手放置的周边样品——因为懒得塞回储物柜里就放着好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