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争取今年让水龙卷群再次出现。”吴天明脸色平淡,丝毫没有因为横江上人的描述而感到困扰的样子。
“那我们就依靠道友了。”横江上人和风波门掌门一同对道友举手拜托。
“现在我们先去那边看看吧。”
而后横江上人就亲自带着吴天明去往了风波门设立在风元江附近的观测点。
那是在悬崖峭壁边上,专门建立了一个由青石基座与老杉木构筑的三层观测楼,飞檐末端悬着生铜风铎,临江侧墙还留有劈出的天然观潮豁口。
“道友,这是第一层,名砥柱。”随着横江上人推开房门,吴天明看到了里面的布置。
这第一层还往下挖空了一些,底部用粗粝的江心岩直接垒砌成墙,石缝间流淌着自行凝结的盐霜痕迹。
这痕迹可不简单,这是天然的记录仪,江风裹挟的水雾在石缝沉积盐分,历经十年结晶形成的霜纹走向暗合潮汐规律,风波门弟子可目测纹路扩张速度判断江水盐度变化,又或者是江风的多寡。
除此以外,还有八根龙骨木承重柱支撑着小楼,柱身上刻满了镇水诀,其中还有两根是青钢木新柱。
在房间中央山岩凿出的地听池映着幽光,池底排列的磁石随江流震动调整指向。这地听池借助池底的磁石感应江水的变动,若是江水有异动,此处可以迅速得知。
在西墙上挂着最近三十年的潮汐图谱,右侧放有历年观测的记录玉简。
听着横江上人的介绍吴天明也是止不住的点头,觉得风波门的这个设计确实很不错,很明显也是有巧思的。
到了第二层,这设计又不一样了,在面对江边的窗户上是摆了一个榫卯结构的可调式格栅窗,嵌着半透明的鳞贝薄片。
房间顶部悬下九个青铜风铃,在角落还摆放有一个青铜浑天仪,以观测星象。
“这一层名曰辨风,这格栅窗上的鳞贝薄片会在江风吹拂之中留下独特的晶纹,这可以观测江风情况。”
“而这九个风铃上刻有听风咒,一旦有超过一定强度的风出现,就会响起,以起警示的作用。”
“至于这个浑天仪是给新弟子教学用的,每月朔望之夜都会教导他们如何观测星象,预测之后的天气情况。”
“贵宗准备的很充分啊。”吴天明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后,引来了横江上人的一阵大笑后,又去往三楼了。
可刚踏上一半木阶时,吴天明便已经感受到了不同于下两层的大量潮气,而且鼻尖还充斥着一股子铁锈的味道。
横江上人的广袖拂过结着水珠的栏杆,袖风惊起檐下一串灵贝风铃“这是我们的第三层,观潮。”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那充斥着铁锈味道的潮气便扑面而来,令人瞬间感到精神。
入目便是一个八尺见方的寒玉池,此时一旁正有五名风波门弟子正在运转灵力,向其中吹拂风力,池面荡漾,渐其波澜。
看到横江上人和吴天明等人后,连忙起身问好。
“这是初代掌门所留的千涡水镜,里面留有我们历代紫府修士感悟观水龙卷潮时所留下的种种感悟。”横江上人一指那寒玉池,吴天明便看到了池壁之中满是各种各样的旋涡之纹。
“我们风波门的弟子通过运转《风涡诀》往这池中吹拂特殊的风力,池中水纹会凝聚成一特殊的风影珠,就像这样。”随着横江上人随手一挥,一道微风拂过那寒玉池,在池子中心出现道道水纹。那水纹在池壁来回荡漾,旋涡纹微微发亮,于池底中心竟凝聚出了一个透明的水泡,在那泡中可以见得一个小小的龙卷风。
“这风影珠是有什么妙用吗?”吴天明好奇的问道。
“实不相瞒,这风影珠最大的用处是观测风元江附近百里的情况。只要消耗风影珠便可在这水镜之中看到百里之内任意一处景象。”
横江上人手诀一掐,就将原本还透明见底的寒玉池突然恍惚变化,倒映出的不再是这屋内之景色,而是风元江奔腾不息的潮流。
横江上人为了佐证,还移动了景象,变成了他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