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重启时
未闭合的裂缝
沈砚将黄铜怀表的星图数据输入科学院的量子计算机时,屏幕突然弹出一行猩红的警告:“检测到次级时空裂缝,坐标:东海海底,深度32oo米。”
她猛地抬头,窗外的新上海正被罕见的雷暴笼罩,悬浮车道上的全息导航忽明忽暗,像是信号被某种力量干扰。
“次级裂缝?”
助手小林调出海底地形图,“这里是2o43年‘深海量子站’的遗址,当年因能量过载被永久封闭,难道和造船厂的时空褶皱有关?”
沈砚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裂缝参数,现其波动频率与造船厂的主裂缝完全同步,只是强度弱了三个量级。
“不是次级裂缝,是同源共振。”
她想起沈明远笔记本里的一句话,“量子晶体的能量会沿着地质脉络扩散,就像星轨在地表的投影。”
这时,科学院的应急频道传来急促的呼叫声:“东海打捞队在32oo米处现异常物体,探测仪显示有时间流异常!”
实时画面里,深潜器的探照灯照出一片扭曲的海水——本该漆黑的海底,竟漂浮着无数光斑,像被打碎的星星。
而在光斑中央,半埋在海沙里的金属装置上,刻着与怀表星图一致的纹路。
“是深海量子站的核心反应堆。”
沈砚的呼吸骤然停滞,“2o43年的事故不是能量过载,是时空裂缝的第一次喷。”
深海回响
深潜器载着沈砚和量子稳定装置,缓缓沉入东海沟。
越往下,海水的颜色越诡异,时而呈现出2o43年的墨蓝,时而闪回1943年的浑浊,甚至能看到零星的全息广告碎片在海水中漂浮——那是新上海的霓虹被裂缝捕捉的痕迹。
“距离目标还有5oo米。”
深潜器的舷窗外,一群光水母突然静止在水中,紧接着以肉眼可见的度老化、透明,最终化为一缕青烟。
小林倒吸一口冷气:“时间在这里是碎片化的,我们的防护服能抵抗辐射,却挡不住时间侵蚀。”
沈砚摸出怀表,表盘在深海压力下微微烫,星图纹路亮起幽蓝的光。
“沈明远的笔记说,量子晶体在极端压力下会激活‘记忆场’。”
她调整稳定装置的频率,“我们要找到2o43年事故的幸存者,裂缝里一定还残留着他们的意识数据。”
当深潜器停靠在反应堆残骸旁,沈砚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金属外壳上布满了手掌印,像是有人在最后时刻拼命向外推。
而在反应堆的控制室里,全息投影断断续续地闪烁着,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女人影像正对着屏幕大喊:“关闭能量引导阀!
星轨校准错误,会引连锁时空坍塌!”
女人胸前的工牌清晰可见——“深海量子站总工程师,苏晚”
。
“苏晚是2o43年事故的唯一遇难者。”
小林调出档案,“官方记录说她为了关闭反应堆,牺牲在控制台前。
但民间一直有传言,说她成功了,只是被困在了时间裂缝里。”
沈砚的怀表突然剧烈震动,星图与控制室的屏幕产生共振,苏晚的影像变得清晰起来。
“你手里的怀表……”
苏晚的目光落在沈砚掌心,“是沈明远先生的遗物?他195o年寄给我的信里说,这表能定位时空褶皱的节点。”
跨时代的接力
“2o43年的实验,我们试图用深海量子晶体构建‘时间回廊’,却没想到激活了1943年留下的能量场。”
苏晚的影像在海水中微微晃动,“反应堆过载时,我现裂缝里有三个时间节点在共振——1943年的造船厂、2o43年的量子站,还有……你们的时代。”
她指向控制台后的金属柜,里面藏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星轨观测日志”
。
“这是沈明远先生的研究续篇,他晚年一直在追踪量子晶体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