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下的暗涌
冰原的信号
“夜莺”
组织的全球监测系统在一个深夜出了尖锐的警报。
林羽赶到迷雾庄园的信息中心时,赵小念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信号来自北极圈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她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点,“科考站的气象卫星捕捉到了高频神经波,频率与伯格的‘情感剥离’技术高度吻合,但强度提升了至少五倍。”
屏幕上弹出一张照片:白雪覆盖的冰原上,一座棱角分明的白色建筑嵌在冰川里,像一块巨大的冰晶。
这是“极光研究所”
,表面上是研究极地气候变化的机构,实际由欧洲一个神秘的财团控股。
“三个月前,研究所突然对外宣称‘进行封闭实验’,暂停了所有对外通讯。”
赵小念调出一份人员名单,“里面有十二名研究员,都是神经科学和极地生态学的顶尖专家,其中一个名字很特别——伊娃·伯格,是伯格教授的女儿。”
林羽看着照片里研究所的穹顶,在极光下泛着幽蓝的光,像一只蛰伏在冰原上的眼睛。
“高频神经波能穿透冰层,影响周围的生物。”
他想起陈阳的研究报告,“如果在北极使用这种技术,后果不堪设想——冰层下的微生物群落、迁徙的极地动物,甚至附近的科考人员,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此时,陈阳从瑞士来视频,背景是实验室的低温舱。
“我模拟了那种高频神经波对人体的影响,”
他指着屏幕上紊乱的脑波图,“会导致突性情感崩溃,轻则失忆,重则变成没有自主意识的‘冰原幽灵’。
伊娃很可能想完成她父亲未竟的‘实验’,用北极的极端环境测试技术的极限。”
李秀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心理评估报告:“伊娃小时候目睹父亲被逮捕,心理受到极大创伤,她的论文里多次提到‘用绝对理性净化世界’,这根本是扭曲的复仇心理。”
林羽看向窗外,心叶花的种子在温室里了芽,嫩绿色的叶片努力伸向阳光。
“我们必须去一趟斯瓦尔巴。”
他说,“北极的春天快到了,冰层开始融化,一旦技术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冰封的研究所
斯瓦尔巴群岛的四月,依然被极夜笼罩。
林羽和陈阳搭乘科考船抵达时,海面上还漂浮着巨大的冰山,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极光研究所的大门紧闭,周围的雪地上没有任何脚印,安静得能听到冰裂的声音。
“通讯被屏蔽了,”
陈阳调试着设备,“但我检测到内部有微弱的生命信号,集中在地下三层。”
他们绕到研究所背面,现一个通风口被人为破坏过,边缘的冰碴上沾着暗红色的痕迹。
顺着通风管道爬进去,内部弥漫着消毒水和冷却液的味道。
走廊里的应急灯出幽绿的光,照亮地上散落的文件,上面画着复杂的神经图谱,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净化阈值”
。
一间敞开的实验室里,培养皿里的极地藻类正在疯狂繁殖,颜色却变成了诡异的紫色——这是神经毒素扩散的迹象。
“他们用藻类做载体,”
陈阳拿起一个培养皿,眉头紧锁,“一旦冰原解冻,藻类会随着洋流扩散,污染整个北极生态系统。”
走到地下三层,厚重的合金门挡住了去路,门上的电子锁显示“最高权限锁定”
。
林羽注意到门边的墙壁上有个不起眼的凹槽,形状与夜莺徽章完全吻合。
他将徽章嵌进去,门“嗡”
的一声滑开了。
里面是个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央矗立着射塔一样的装置,十二名研究员被固定在环形的操作台上,眼睛紧闭,表情麻木。
伊娃站在控制台前,穿着银白色的防护服,脸上带着狂热的笑容,看着屏幕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