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t台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走秀结束后,不少品牌商来找他们合作,想订购蓝染布料。
林砚青拿着合作意向书,心里满是感慨——没想到长庚镇的一块染布,能走到这么大的舞台上。
回到镇上,林砚青把走秀的视频放给街坊们看,大家看得热血沸腾。
张磊说:“以后咱的民宿要推出‘蓝染主题房’,让游客住进来就能感受到蓝染的魅力!”
王顺则琢磨着用蓝染布做木雕的包装,让木盒和染布搭配,更有特色。
这年秋天,长庚镇举办了第一届“蓝染文化节”
。
染坊里,游客们跟着李薇学煮染液、扎布;广场上,设计师团队带来了时装周的蓝染服装,还教孩子们用蓝染布做小钱包;文化馆里,展出了从蓝染布料到蓝染服装的全过程,旁边还放着煮染用的锅、扎布用的线,让游客们了解蓝染背后的故事。
文化节期间,最热闹的要数“蓝染时装秀”
。
镇上的街坊们主动当模特,穿着蓝染上衣、裙子,还有用蓝染布做的帽子、包包,在广场上走秀。
张敬山的老伴穿着蓝染旗袍,手里拿着蓝花折扇,走得有模有样;妞妞穿着蓝染连衣裙,头上戴着蓝花箍,引得台下阵阵欢呼。
陈建军敲着铜锣当伴奏,嘴里还唱着新编的词:“蓝染布,身上穿,街坊模特笑开颜,时装秀上展风采,长庚蓝韵传千年!”
文化节结束后,工坊的蓝染布料订单越来越多,连周边的村镇都来请教蓝染技术。
林砚青和李薇商量后,决定开办“蓝染培训班”
,免费教周边村民蓝染技术,还提供花茎花叶的种子,让大家一起种植,一起致富。
有个邻镇的村民来参加培训,说:“以前总羡慕长庚镇的人有长庚蓝,现在我们也能靠蓝染赚钱了,太感谢你们了!”
入冬前,林砚青收到了小雨的来信。
小雨说,她在大学里跟着老师做植物研究,还把长庚蓝的蓝染技术介绍给了同学们,大家都特别感兴趣,想明年暑假来长庚镇实习。
信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是小雨和同学们用长庚蓝染布做的小摆件,摆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格外显眼。
林砚青把照片贴在“蓝花梦想墙”
上,心里满是欣慰——长庚蓝的种子,正在更远的地方生根芽。
第十五章蓝梦远航
第三年春天,长庚镇的蓝花大道格外热闹——省交通局要在这里修一条高公路出口,以后游客来长庚镇会更方便。
消息传来那天,街坊们都跑到蓝花大道旁,看着施工队测量、划线,张磊笑着说:“以后从省城来咱镇,一个小时就能到,民宿的生意肯定更火了!”
高公路施工期间,工坊也没闲着。
李薇团队培育出了新的长庚蓝品种——“蓝星映月”
,这种蓝花的花瓣上有淡淡的银色纹路,像星星映在月亮上,而且花期更长,从春天能开到秋天。
县农业局特意为“蓝星映月”
举办了布会,还邀请了不少媒体来报道。
布会那天,林砚青拿着“蓝星映月”
的鲜花,对着镜头说:“这是长庚镇人用汗水培育出的新品种,希望它能给更多人带来美好。”
布会后,“蓝星映月”
成了网红花,不少游客专门来长庚镇看这种特别的蓝花。
蓝花田里,每天都有游客拿着手机拍照,还有人开着直播,向网友介绍“蓝星映月”
。
小石头成了“小小讲解员”
,每天带着游客逛花田,讲“蓝星映月”
的培育过程,游客们都喜欢听他讲,说他讲得比大人还生动。
夏天的时候,高公路出口修好了,还立了个大大的路标,上面写着“长庚镇——蓝花之乡”
。
第一个从出口下来的车队,是来自北京的旅游团,游客们刚下车,就被路边的蓝花吸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