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游客一进长庚镇,就能看到咱们的特色。
长庚希望小学的蓝花种植课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孩子们种的长庚蓝开始开花了,小小的蓝花在校园里连成一片,成了镇上的新景点。
有次上课,陈阳指着一朵刚开的蓝花,对林砚青说:“林老师,我想把这朵花送给李薇姐姐,谢谢她帮咱们培育出耐寒的蓝花。”
林砚青笑着点头,还帮孩子们把蓝花做成了干花标本,装在漂亮的信封里。
李薇的团队也有了新成果——他们培育出的耐寒长庚蓝不仅能在冬天生长,还能开出更大的花,花瓣里的有效成分含量也更高。
县农业局特意给他们了奖状,还把这种新培育的品种命名为“长庚雪蓝”
。
李薇拿着奖状,激动地对大家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咱们还要培育出更多品种的长庚蓝,让长庚镇的蓝花走遍全国。”
清明前后,长庚镇举办了第一届“蓝花采摘节”
。
县文旅局帮忙宣传,来了不少游客。
采摘节当天,游客们跟着林砚青和孩子们去蓝花田采摘,体验如何将蓝花制成花茶;在工坊里,大家还能亲手制作蓝花香囊,感受手工的乐趣。
王顺在广场上摆了个木雕摊位,现场雕刻长庚蓝,不少游客都买了他的木雕当纪念。
张磊的民宿也推出了“蓝花主题套餐”
,不仅有蓝花粥、蓝花炒鸡蛋,还能让游客体验住农家院、摘蓝花的乐趣。
有个带着孩子来的游客说:“这次来长庚镇,不仅让孩子认识了蓝花,还体验了农家生活,比去游乐园有意思多了。”
张磊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以后还要推出更多特色套餐,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
采摘节结束后,林砚青收到了一封来自外地的信,是小雨写的。
小雨在信里说,她在学校里给同学们讲了长庚蓝的故事,还展示了自己做的蓝花标本,同学们都特别羡慕,说也想来长庚镇看看。
信的最后,小雨写道:“林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你一样,为家乡做贡献。”
林砚青把信读给小石头听,小石头说:“等小雨姐姐来,我要带她去看咱们的‘长庚雪蓝’。”
初夏的时候,长庚镇又迎来了个好消息——经过申请,长庚蓝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意味着,只有长庚镇出产的长庚蓝,才能使用“长庚蓝”
这个名字。
镇长特意在广场上召开了庆祝大会,还给林砚青、周教授、李薇等人颁了“乡村振兴贡献奖”
。
大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在广场上吃了顿“蓝花宴”
,张磊做的蓝花馒头、蓝花豆腐汤,王顺刻的蓝花木雕,还有工坊里的蓝花精油、蓝花软糖,摆满了整整一桌。
林砚青站在广场中央,看着眼前的街坊们,看着满镇的蓝花,心里满是感慨。
从最初回到长庚镇,只是想完成父母的心愿,守护好这片土地,到现在,长庚蓝不仅改变了长庚镇的面貌,还让更多人过上了好日子。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要让长庚蓝的产品走进更多家庭,要让长庚镇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要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晚风拂过广场,带来长庚蓝的清香,也带来了孩子们的笑声。
小石头拉着妞妞的手,在广场上提着蓝星灯跑,王顺则在一旁雕刻着新的木雕,张磊忙着给大家添茶,陈建军则敲着铜锣,唱起了自己编的歌:“长庚蓝,蓝又蓝,长庚镇,笑开颜;好日子,天天有,幸福生活万万年!”
林砚青望着天上的长庚星,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坚守,长庚镇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雾散后的长庚镇,不仅有永远明亮的长庚星,还有永远绽放的长庚蓝,更有永远热爱这片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