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真会说话!来,阿姨多给你打一勺!”
实验成功,但张亮清楚,这种程度的伪装远远不够。王阿姨只是个普通的食堂员工,而他要面对的是星辉大学的精英监视者。
接下来的几周,张亮不断寻找更复杂的实验对象和场景。他向严厉的数学老师表现出虔诚求教的态度,内心却在解构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在班级讨论中假装被竞争对手说服,暗地里却分析对方的逻辑漏洞。
每一次实验,他都用“刹那芳华”能力精细操控自己的外在表现,同时在内心中分裂出另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训练极为耗费心力,好几次他都因精神透支而险些昏厥。
但进步也是显着的。他逐渐能够在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然流畅,不露破绽。
是时候进行更高级的测试了。张亮将目标锁定在钱副校长身上。
这位副校长在吴鹏事件后对张亮的态度颇为微妙,既有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又有对优秀人才的拉拢。更重要的是,作为协会在襄临高中的代理人,钱副校长的观察力和警惕性远非普通师生可比。
如果能骗过他,就意味着张亮的伪装能力达到了相当水准。
张亮开始有计划地在钱副校长面前出现。图书馆、行政楼走廊、操场……他精心制造“偶遇”,并每次都用“刹那芳华”能力微调自己的态度。
起初是略显疏远但保持尊重,然后是偶尔流露的困惑和迷茫,再后来是微妙的亲近信号。这个过程持续了近两周,张亮像钓鱼一样,耐心地放出鱼饵,观察反应,调整策略。
终于,在一次关于毕业前途的谈话中,张亮感到时机成熟。
钱副校长的办公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亮啊,以你的成绩和表现,进入星辉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钱副校长靠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上,双手交叉放在桌前,“不过,大学和中学完全不同,那里人才济济,没有合适的引路人,很容易被埋没啊。”
在钱副校长说话的同时,张亮启动了“刹那芳华”。
世界瞬间慢了下来。钱副校长的语速变得如同蜗牛爬行,每个字之间的间隔长得足以让张亮进行复杂的思考。他观察着钱副校长眼神中的试探,面部肌肉的微妙紧张,手指无意识的敲击节奏。
在这一刹那的延长中,张亮分裂了自己的意识。核心意识冷静地分析着:“他在试探我,想看看我是否愿意接受‘引路人’,也就是协会的控制。”
而与此同时,他用“刹那芳华”能力精细操控着自己的外在反应。
他让眼神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渴望和不安,喉结轻微滚动,表现出吞咽口水的动作,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所有这些细微的肢体语眼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对前途的担忧和对认可的渴望。
“副校长说的是。”张亮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其实……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星辉大学天才云集,我这样的乡下学生,恐怕……”
他故意没有把话说完,留下让人浮想联翩的空间。
钱副校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但很快被掩饰起来:“不必妄自菲薄,你的天赋是我这些年见过最出色的。只是……”他拖长了音调,观察着张亮的反应。
在“刹那芳芳华”的领域中,张亮同时进行着多重任务:维持外在的忐忑表情,分析钱副校长的潜台词,规划下一步的回应。
“只是什么?”张亮适时地追问,声音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切。
“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单打独斗终究难成大事。”钱副校长向前倾身,压低声音,“就像之前的吴鹏,他若不是孤高自许,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这是赤裸裸的试探和警告了。
张亮内心冷笑,外在却表现出适当的紧张和反思:“我明白副校长的意思了。其实经过这些事,我也意识到……有时候需要……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