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飘忽,仿佛心神总有一部分滞留于另一个维度的时空中。他的课,逻辑跳跃极大,时常提出一些在同行看来“走火入魔”的猜想,比如“时间粒子假说”、“意识对时空稳定性的锚定作用”等等,被大多数师生视为异类,避之唯恐不及。
张亮却鬼使神差地,在一次课后留了下来,拿着笔记本,指着上面一个他自己推导时遇到的、与李老师某个“荒谬”猜想相关的悖论,怯生生地提问。
李老师浑浊的眼睛在那一刻,骤然亮起一丝微光。
从此,学校西北角那间堆满了过期期刊、废弃仪器和写满复杂算式黑板的破旧办公室,成了张亮的第二个“家”。这里的气味混杂着旧纸、灰尘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类似于臭氧的味道。李老师说话依旧颠三倒四,逻辑链时断时续,但偶尔迸发出的火星,却恰恰点燃了张亮脑海中那些沉寂的柴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