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 正文 第十章 天工初立,星火燎原

正文 第十章 天工初立,星火燎原(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创造了诡异一族 我也不想拿NBA总冠军 霸道总裁爱上做保洁的我 仙集 人在中世纪,抽卡升爵 年代逆袭:假戏真做拐新娘 嫡女惊华:医毒双绝护家族 青蓝染:八零小日 财权本色

; 比干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敏锐地意识到,“天工院”的设立,意味着苏妲己的影响力将从后宫正式延伸到国家的实务领域,权力将进一步扩大。

    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集中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对于积弱的大商而言,或许是条出路。尤其是那个“龙尾车”的图纸,他私下找工匠看过,皆言其构思精妙,若能制成,于灌溉之事大有裨益。

    这让他对苏妲己背后的“知识”来源,产生了更深的探究欲。他决定,要更深入地介入“天工院”的事务,既要防止苏妲己借此为恶,也要确保这新生事物能真正为国所用。

    “天工院”的筹建,在纣王的鼎力支持和苏妲己的暗中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展开。鹿台旁一片原本闲置的宫苑被迅速改建,挂上了由纣王亲笔题写的“天工院”匾额。

    招贤的榜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各大诸侯国和边陲重镇,榜文上不仅列出了农事、工匠、水利、医药等传统项目,还特别增加了“格物致知,能造利民奇器者”这一模糊而充满诱惑的条件。

    与此同时,苏妲己通过杜元铣和那个神秘的内侍渠道,开始将一些基础的、超越时代但又能被当下技术条件理解和实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翻译”。

    她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经验,要求对招募来的人才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不同的“课题组”,并尝试建立简单的档案和绩效评估体系。她还特别强调“实践”和“成果转化”,要求研究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一批应召而来的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有满脸风霜、善于培育稼穑的老农;有双手布满老茧、能打造精良器械的工匠;有自称能识百草、疗伤治病的游方郎中;甚至还有几个打扮奇特、言语晦涩、喜欢鼓捣些瓶瓶罐罐的“方士”。

    天工院初立,鱼龙混杂,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但在苏妲己的授意和杜元铣的严格筛考下,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开始脱颖而出。

    那个“龙尾车”项目被立为第一个重点攻关任务,由几名顶尖木匠和一位对水利颇有研究的老者负责,进展迅速。

    另有一个小组,开始根据苏妲己提供的模糊方向,尝试改进现有的纺织机械。还有一个小组,则专注于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包括选种、施肥和轮作等。

    朝歌城外,第一批大规模种植的棉田迎来了丰收。洁白的棉絮再次覆盖田野,景象比去年杜元铣那小片试验田更为壮观。

    这一次,在“天工院”的协调和官府的保护下,收购工作井然有序。新的扎花机被研制出来,虽然效率远不及现代机械,但已比纯手工剥离棉籽快了数倍。

    棉布开始更大规模地流入市场,价格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在即将到来的寒冬前,攒钱换上了一件棉衣或一床棉被。朝歌城的冬天,似乎注定将比往年温暖许多。

    这股由棉花点燃的星火,正以“天工院”为新的燃料,呈现出燎原之势。无形的气运,如同涓涓细流,从那些受惠的百姓身上,从那些在“天工院”中找到用武之地的匠人身上,缓缓汇聚,让那日渐衰微的商朝国运,似乎真的止住了下滑的势头,甚至隐隐泛起一丝微弱的生机。

    然而,在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斗罗:重生弗兰德,截胡柳二龙 高武:我很宅 诸天武侠:从截胡小龙女开始 两界:别叫我邪魔! 真灵路 五零香江豪门生存法则 仙武大明,开局成为鬼修锦衣卫 大明海盗之七星宝石 封神之铁血艳影 灵武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