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霄站在高地上,风从远处吹来,卷起他肩头的布条。木铁剑插在身侧,剑柄微微晃动。他低头看了眼地面,裂缝边缘还残留着黑色痕迹,但已经不再扩散。
沈清璃坐在控制台前,手指在残镜接口上滑动。屏幕上的红点全部熄灭,地图转为稳定的蓝色。她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只是将最后一份战报归档,然后调出了新的界面——全域防御布局图。
故人靠在沙盘旁,手里握着一支朱笔。他的手有些抖,笔尖悬在阵图上方迟迟未落。过了片刻,他轻轻呼出一口气,把笔放在边上,低声说:“该做的事,现在才开始。”
叶凌霄拔起剑,转身走下高地。他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踩在碎石与泥土交界处。几名弟子迎上来想扶他,被他抬手拦住。他径直走向临时搭建的议事帐篷,掀开帘子进去。
帐篷里已经聚集了几位区域代表。有人看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叶凌霄没看他们,走到主位前,把剑横放在桌上。
“敌人没了。”他说,“但我们不能松手。”
屋里安静下来。
“他们能出现一次,就能有第二次。”叶凌霄的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现在各地防线空虚,消息不通。如果等下一个威胁来了再准备,来不及。”
坐在角落的一名老者开口:“我们愿意配合,可怎么管?以前各自为战,现在突然要统一步调,怕是难行。”
叶凌霄没回答。沈清璃这时走进帐篷,手里拿着一块玉简。她把它放在桌上,轻点一下,空中浮现出一幅立体地图。十二个光点闪烁,分布在不同区域。
“这是战略要地。”她说,“我建议设立七域联防体系,每个区域负责一段边境,互相支援。同时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信息必须在一个时辰内传到中枢。”
老者皱眉:“要是有的地方不报呢?”
“那就设巡查队。”叶凌霄接道,“常驻流动,不定期检查各处防线。谁失职,谁负责。”
帐篷里沉默了一会儿。有人点头,也有人仍在犹豫。
故人最后一个进来。他走得慢,但没人敢催。他在叶凌霄旁边坐下,从怀里取出一张纸,铺在桌上。上面写着一行字:**《和平共守约》草案**。
“这不是命令。”他说,“是约定。九地盟约,自愿签署。签了的人,共享情报,共担风险,遇袭则援,违者共讨。”
有人问:“要是有人反悔呢?”
“那就让所有人知道。”叶凌霄看着对方,“谁不信守承诺,谁就孤立。没有盟友,自己扛。”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七位代表同意加入联防体系,并约定十日后在圣地旧址举行盟约仪式。散会后,叶凌霄没回休息处,而是去了营地北侧的静思区。
那里有一圈石碑围成的小阵。他站在中央,闭眼调整呼吸。这套心法是他刚总结出来的,专门用来平复战斗后的躁动情绪。他一边练,一边回想那些倒下的弟子面孔。
第二天清晨,沈清璃组织了一场战例复盘会。年轻守护者们围坐在广场上,听着她逐帧解析战斗过程。她重点讲了东线合围和地底截流两个节点。
“你们看到的是结果。”她说,“但真正重要的是判断时机。为什么那一剑要早半息出手?因为敌人动作有规律。谁能提前看出规律,谁就能掌控局面。”
一名年轻人举手:“可我们在现场太紧张,根本顾不上想这些。”
“那就练。”沈清璃说,“每天花一个时辰看监控回放,记下每一次攻击间隔、能量波动、人员移动。练到不用想也能反应为止。”
她离开后,叶凌霄来到训练场。他当众演示了一遍心境调息法,然后让所有人进静思阵体验。有些人进去不到一刻钟就出来了,脸色发白。他知道这是心理阴影还没消。
但他没多说什么,只留下一句话:“剑可以断,志不能折。怕不可耻,不敢面对才可耻。”
第三天,故人完成了盟文誊写。全文三百二十七字,字字清晰,无一处涂改。他将卷轴放入玉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