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建造了一个名为“生物圈2号”的封闭式的地面生态系统模拟系统。
这个系统的目的是在封闭环境下仿真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为以后在月球上建立地球生态做准备。
人类要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但当时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点少,认为上边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
这怎么办呢?
这难不倒联邦的科学家。
他们发现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他们便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的设想。
这一设想是先用铲车自动挖掘月面的沙土,从中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用氢使含氧铁矿物还原,便可制得淡水了。
有了水,通电使水电解,得到的是氧气和氢气。
氧气经液化贮存,随时可向基地居民供应。
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即可循环使用。
据估计,190吨月球沙土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
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
食物从哪里来呢?
科学家在太空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等。
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
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
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
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
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
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
因此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第三是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
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的1.5倍。
因此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
当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