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中心的训练安排与尖兵院相比并未显得格外严苛,依旧是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理论知识逐步过渡到实际操作的节奏。
然而,大量航天相关知识的强行植入却让许多参训者心头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疑惑。
这份不解,其实从他们还在巴士上,听到唐突宣布下一站目的地是此处时便已悄然滋生。
这天,参训者们在唐突和孔排的引导下秩序井然地步入一间宽敞的阶梯教室。
很快,一位精神矍铄、目光睿智的老专家走上讲台,开始了关于航天运载器基础的讲座。
主题是《航天运载器基础原理》。
专家用清晰的动画演示着多级火箭的射过程。
“请看,火箭点火后第一级动机工作,提供巨大的推力同时克服重力,将整个箭体推向大气层外。
当第一级燃料耗尽,它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会与箭体分离、脱落。”
屏幕上,庞大的第一级火箭拖着尾焰,如同一个悲壮的先驱,缓缓脱离主体,坠向茫茫大地或海洋。
“紧接着,第二级点火以继续加,将载荷送入更高的轨道或赋予其逃逸地球引力的度。
同样,当它的燃料耗尽后也会被抛弃。”
动画持续着,火箭变得越来越纤细、越来越短,最终只剩下顶端的载荷舱,孤独而坚定地驶向深邃的太空。
老专家的声音平和而客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这就是多级火箭的基本原理,基于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的一种妥协设计……正如大家所见,为了将有限的能量极致利用,将最关键的有效载荷——无论是卫星、飞船还是探测器——精准地送往宇宙中的目的地,这一路上总要有完成阶段性使命后被分离的部分。”
老专家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年轻而专注的面庞,语气依旧平稳,却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我们一般不用‘抛弃’这个词,但本质上也确实很少会去对这些部分进行回收。
每一次‘脱离’都是为了最终目标必须做出的抉择,载荷是有限的,推力是有限的,通往目的地的‘座位’……也是有限的。
“那么在座的各位,在这数不清的有条件下,你们中又有多少人会不甘心的‘脱离’呢?”
教室里一片寂静。
“脱离”
二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不少参训者心中漾开了涟漪。
坐在后排的孔排微微倾身,忍不住对身旁的唐突低语:“这堂课真的不会影响士气吗,听得我心里沉。”
唐突扫过台下那些年轻而专注,却也难免流露出些许茫然和压力的面孔,淡然回应:“提前明白规则总比到时候难以接受要好,门槛一直就在那里。”
讲座结束,唐突和孔排恭敬地将老专家送至教室外。
待她返回讲台时,脸上的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冷峻,和负伤休养前别无二致。
“全体注意!”
她清冷的声音在教室内回荡,“接下来一周,我们的核心训练项目是——适应并初步克服航天载人离心机训练。”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低低的哗然。
刚才的讲座中老专家明确提到,离心机适应性训练往往贯穿一名航天员训练的整个周期,是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如今他们却被告知仅有一周时间?
唐突似乎早已预料到众人的反应,她抬手压下议论,语气不容置疑。
“安静!
训练模式将与航天员一致,只是强度不会达到正式航天员的标准。
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确保你们能在过载环境下克服强烈的生理不适,尤其是晕眩感,保持基本的方向感和意识清醒。
“这是你们未来熟练使用黄蜂背包进行高机动复杂姿态作战的基本前提!
做不到这一点,再好的战术构想都是空谈!
“请记住——机动性才是尖兵在与海鬼的战斗中存活率的保证!”
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参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