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做着妇人七出中的嫉妒行径,李静言也还是一样直白,不曾遮掩。
甄嬛倒地时还在惊讶皇帝对贵妃的态度不如自己的预想那样,这会儿体会到贵妃的不学无术后更是不能理解皇上为何如此宠爱贵妃。
按道理,无才无德只有容貌拿得出手的贵妃是因为弘时阿哥才当上贵妃才应当是真相啊。
毕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她很小的时候就学过的道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验证过。
再丑陋的人,看久了,也就不会生出厌恶之心,再美貌的人,看久了,也不会如同第一次那样惊艳非常。
容貌对人的吸引力是会随着相处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
难道皇帝天生构造异常?
甄嬛大不敬的念头,皇帝是不能知晓的,他只是见甄氏暗含轻蔑的眼神便皱起了眉头,不过转念想想参与造反计划的人看不起贵妃也是正常的,反正他们不是连他这个皇帝也看不上吗。
便只将贵妃揽过,转身回了御辇中,开始好生解释。
皇帝说道:“甄氏说的不是腰,乃是表明会为朕做事。”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甄氏所说的句子,出自一首闺怨诗,乃是南宋时蔡伸所作,蔡伸是一名男子。
男子创作出的闺怨诗,自比美人,又说自己无聊,又说自己再等下去就要人老珠黄了,正等着窗前有郎君打马路过呢。
大部分是在找能提拔自己的伯乐。
不是真的有暴露癖,对大众展示自己想改性别还寂寞难耐。
而嬛嬛一袅楚宫腰,说的便是楚灵王喜欢腰细之士,全国之士从此皆将三餐减少为一餐,就是为了博得君王一笑。
当然这不是个好例子,大部分是用来嘲讽楚灵王的不妥的。
但诗句中带了甄氏的名字,又化用了这样的典故,皇帝自认没有想错方向,不就是不能得宠的宫嫔,另找出路,想在别的地方效忠皇帝吗,这很正常。
先帝的后宫也是有着此类女子存在的。
就是一个小答应蹦跶出来说这话实在太可笑了,皇帝要人帮忙也不会去找答应,这跟他要打仗了,在前朝放着大臣不用,去找偏远县城的一个捕头当自己的大将军有什么两样。
不能得宠的女子想被皇帝用上一用,基本上只有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家世出众,才能达到目标。
皇帝想了一下甄远道大理寺少卿的官职,怎么都不觉得甄嬛已经到那份儿上了。
李静言懒得跟皇上掰扯什么诗句,皇上熟读诗书,也是有着附庸风雅的需求的,还是雍亲王,还是四贝勒的时候就爱这么干。
但李静言对一两个字后面藏着一大串典故,一个典故中少说也要出场两三个人的这种诗词毫无兴趣。
但皇上也不去找真正的才女,就愿意对着李静言唱独角戏,看她搜肠刮肚地努力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自己,比谈诗论词更有意思。
故而,此时,李静言知道那不是真的在说腰之后,只又看了眼甄答应,发现旗装直筒筒的,的确看不出腰细还是粗,便不再纠缠此事,只是抓着重点问道:“那皇上让不让甄答应帮您啊?”
初登基之时,皇帝要遵循孝道,对皇阿玛的政策并不能很大地改动,但三年过去,皇权也收拢得差不多了,自己的人手也一个个安插到了要紧地方,正准备大展拳脚的。
莫名其妙冒出来一群人算计自己。
那八阿哥一党早不成气候了,还能是谁啊?
皇帝查了大哥,查了先太子,查了三阿哥,连十四也被他查了,兄弟中,除了老十三,和那些没什么用的兄弟,还没成年出宫的兄弟,都查了。
大臣里也是,什么钮祜禄氏,出过太子妃的瓜尔佳氏,没先帝在世时候煊赫的佟佳氏……手上有点力量地都查着呢。
不是皇帝托大,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