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以及乡镇农村,自行车一直都是极其紧俏的物资,是需要凭票证排队购买的“大件”!
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只是乍一看数量多,掩盖了供需矛盾而已。
现在,国内市场需求都远远无法满足。
各地自行车厂的生产任务都被计划排得满满的,产品一出厂就被各地百货公司凭计划调拨走了。
哪里还有多余的产量用于出口呢?
而且...
在那些老牌国企管理者的观念里。
出口创汇那是国家层面统一安排和谈判的事情。
他们这些地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国内供给,根本没有权力,也缺乏意识去主动接洽外商谈出口。
一个老外,突然跑来说要大批量买走国内都紧缺的自行车?
没被警惕的厂领导当成别有用心之徒或者工业间谍,让保安给轰出去,已经算是态度很好了。
这是这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和思维定式,很正常!
顾方远心中暗叹。
“你也看见了,我的自行车厂才刚刚完成设备调试,准备试生产,初期的产量肯定高不到哪里去。”顾方远没有把话说满,谨慎地问道,“你初步打算要多少辆?”
乔治手指摩挲着自己略带胡茬的下巴,脸上露出了明显的纠结和盘算之色。
眼神飘忽,显然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权衡和计算。
半晌之后...
他仿佛下定了决心。
抬起头,用一种试探中带着巨大期望的语气说道:
“要不……先给我每月发十万辆自行车?等你的产能逐步提升上去了,我们再根据情况继续增加订单数量,如何?”
顾方远听到这话,嘴角控制不住地抽动了一下。
他真的很想反问对方一句:乔治,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清楚十万辆自行车意味着什么吗?
在这个年代。
一个规模中等、运转良好的自行车厂,一年的总产量大概也就在十万辆上下。
这货倒好,开口就是每月十万辆!
这已经不是胃口大的问题了,这简直是想要一口吞下一头鲸鱼!
顾方远原本的打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