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有的还不只来一个,像陈家,李文华说傅奶奶会带着孩子一起京城。
既然来了,他当然是要一起请过来,之非叔没空,钱婶带着囡囡过来。
粟爷爷没空,但会安排家里人过来。
赵家来的也不只一个,除了已经带着媳妇回部队的赵鹏程,都要邀请。
还有赵二叔以及梅舅,以及李大强的师傅师兄,周秀芬一个办公室的好姐妹,院里的许大茂……
这还只是他们这边,刘家也有亲戚。
一时间几人都有些头大,桌子不得摆到前院去了?
李大强开口:“给院里每家送点花生瓜子和糖,说酒席那天再给每家端一盘菜,占用一下地方,人太多就不请他们了。”
李文华没意见,二十来户也就二十盘菜而已,几锅炒出来分一下,免得大喜之日再闹出什么恶心的事。
于是月底时,他和老二挨家挨户送喜糖,并且说清楚。
虽然知道李家酒席肯定不缺好菜,但能白得一盘菜还不用随礼,倒也没什么不满。
不过有几家脸皮厚,看似开玩笑的说:“大喜的日子,总不会给我们素菜吧?”
“放心,肯定有肉。”
李文华别的不多,僵尸肉可不少,正是萝卜季节,就每家送盘萝卜炒肉好了。
别管搭不搭,就说有没有肉吧。
当然,记仇的李大强没让给刘海忠送,别说菜,连花生瓜子都没给。
老太太和小丫头剪囍字,周秀芬做衣服,李文华整了红布,准备刘汀兰做身结婚衣服。
至于他自己,中山装就是这年头最好的结婚衣服。
为了结婚还特意弹了新棉花,换上了红色鸳鸯被套。
要不是李文华到处倒腾,普通人家可没这条件,旧棉花重新弹一下,有红被套就套,没有拉倒。
在这年代,能像他这样,已经很奢侈了。
十一这天,上午他拉着请假的赵鹏飞、黑子、张立军,以及提前跟傅奶奶过来的陈之建等人去搬桌椅,有免费的劳动力必须要用起来。
考虑到很多同学包括所里人要上班,所以把酒席定在晚饭时间。
村里亲戚他已经和黑子说过,腾两三个房间借住一宿。
除了村里亲戚,其他都是城里的,回去不是事,而且会尽量天黑前散场,不然吃饭可看不清。
拉线接灯说麻烦也不麻烦,只不过没那个必要,何况这时候电说停就停,吃一半突然没电了,那不哦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