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势,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极其细致,仿佛这些作物是他们的孩子一般。
田埂边,渐渐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他们对学员们的劳作充满了好奇,但其中也有一些人对这种耕种方式表示怀疑。
突然,一个年轻的猎手抱着胳膊,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嘲笑道:“费这么大劲,还不如进山打一头羚羊来得痛快呢!”
然而,学员阿明并没有被他的话影响,他指着刚冒芽的玉米苗,用本地语坚定地反驳道:“狩猎可要看运气,有时候可能空手而归。但这些苗只要我们用心浇水施肥,四十天就能收获,足够一家人吃半个月呢!”
面对质疑,王琳并没有过多地解释,他只是默默地每天将示范田的作物长势拍下来,然后张贴在农技站的墙上。这样一来,村民们可以随时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也能更直观地了解这种耕种方式的效果。
不仅如此,王琳还特意让李岚去镇上买了几口大铁锅。他与村民们约定,等到玉米成熟的那一天,就用这些大铁锅煮玉米粥、烤玉米饼,邀请所有的村民前来品尝。
没想到临近收获,一场沙暴突然席卷了高原,示范田外围的几株玉米被吹得歪歪斜斜。村民们都以为这季作物要毁了,可第二天一早,他们看到王琳带着学员们正小心翼翼地扶苗、培土,受损的玉米苗竟慢慢挺直了腰杆。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个曾嘲笑过种地的猎手,默默拿起锄头,帮着把吹倒的围栏重新钉好。
四十天后,示范田里的玉米金穗饱满,蔬菜鲜嫩欲滴。王琳如约支起大锅,煮好的玉米粥香气弥漫,烤得焦脆的玉米饼咬一口满是甜味。村民们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忍不住问:“这真的是地里种出来的?”王琳笑着递给他一把镰刀:“你自己去割几穗,带回家尝尝就知道——土地从不会辜负用心的人。”
那天过后,来农技站报名学种地的人犹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王琳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一个推行“责任田”制度的绝佳时机。
于是,她当机立断,决定将农技站周边的荒地划分成若干小块,然后按照报名人数进行平均分配。每个村民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责任田,并且农技站还会为他们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对这个新鲜的制度充满了期待。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亲手种下希望的种子。
政府管理人员原本对村民们的懒散态度感到十分无奈,但看到他们如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种地活动中来,也不好意思再继续偷懒。他们主动来到村里,协助王琳进行土地的划分和物资的调配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埂上的杂草渐渐被清除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整齐的农田。这些农田犹如绿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王琳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弯腰劳作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她对身边的李岚说道:“你看,其实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他们从未真正见识过土地的馈赠。现在他们亲眼看到了土地的潜力,自然就愿意动手去耕种了。”
李岚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王琳的看法。她也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