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踏上甲板,周辰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回出海,是真冷啊!
虽说他们南方冬天不算酷寒,但到了海上就是另一番天地。
尤其是夜里,海风刮起来,跟小刀子似的,直往骨头缝里钻。
周辰在甲板上没站多久,就感觉嘴唇发干,张嘴说话时,上下唇差点粘在一起——这就是海风的厉害,不光冷,还能瞬间带走你身上那点水汽。再吹一会儿,他感觉自己都快成“人肉干”了。
他赶紧搓了搓冻得发僵的脸,缩着脖子钻回了船舱。
驾驶室里,秦家老大正一边掌舵,一边把抽完的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他瞅见周辰进来,咧嘴笑道:“早说了别上去吹风,不听!外面那风,阴冷刺骨!观察的事儿交给我弟就行,你何必遭这罪?”
“唉,这不是好久没出海,想呼吸口新鲜海风嘛,”周辰搓着手哈气,“谁知道这风这么厉害!还是舱里暖和……不过真到数九寒天,咱这船舱估计也够呛。”
秦家老大不以为意:“怕啥?到时候生个炉子呗。你看边上那通风口,就是专门留的。把烟管往外一接,废气排出去,妥妥的,保准中不了煤气。”
周辰这才注意到舱壁上的孔洞和周围被熏黑的痕迹,恍然道:“差点忘了还有这功能。当初造这船,没考虑装个暖气?”
秦家老大想了想:“估计人家常跑的海域没咱这儿冷,所以没装制热。制冷系统倒是预留了,不过咱没用上。你看那管子,就是为炉子准备的。早知道这趟这么冷,提前弄好就好了。”他呵呵一笑。
船又航行了几个钟头,天色渐渐擦黑。
周辰对秦家老大说:“你们开了一天船,也累了。把你弟叫进来吧,外面待太久别冻坏了。”
说完,他出去把负责了望的秦家老二替了回来。老二进来时,手都冻得发紫了。
周辰接替了观察任务,在寒冷的尾甲板坚持了一个小时,自己也感觉浑身快冻僵了。
这时,厨房传来二胖子的喊声:“辰哥!吃饭了!快进来喝碗热姜汤暖暖身子!”
“好!船速放慢点,咱们先吃饭!”周辰如蒙大赦,赶紧回到温暖的餐厅。
二胖子这顿饭做得格外下功夫,菜里都加了辣椒。
他们这儿常用的就是小米辣,辣劲十足。
并不会有什么青椒、红椒一类的,而且这个年代还没有甜椒这一回事呢。周辰记得后面看广告,还是听谁说的甜椒培育是因为有了火箭之后把辣椒种子放到太空里面变异形成的,谁知道这是真是假的,周辰也不是“万事通”,对这方面也不了解。
对于常吃海鲜、口味清淡的渔民来说,这顿辣乎乎的饭菜格外驱寒。
尤其那道蒸生蚝,铺满了金黄的蒜蓉辣椒酱,一口下去,蚝肉的鲜甜和蒜辣完美融合,鲜美无比!吃一口,那味道简直爽死了。
周辰觉得,生蚝要是没了蒜蓉辣椒酱,简直就像丢了魂儿。
爽,他连着吃了十多个,吃得鼻尖冒汗,浑身舒坦。
周辰觉得,要是问蒜蓉辣椒酱和什么最搭配的话,毫无疑问肯定就是吃生蚝了,生蚝要是没有蒜蓉辣椒酱的话,那简直就是没有灵魂的。
酒足饭饱,周辰拿出值班表贴在墙上:“老规矩,今晚轮流值夜。”
晚上的时候,他们这边先找了一个地方,船肯定是今天晚上要接着开的,因为这会儿天气寒冷了,晚上的时候并不是说找个地方一靠就完事了,肯定得加班加点地开着船呢。
好在船上有电台,能提前发现远处船只,安全还是有保障的。第一班由周辰掌舵,他让开了一天船的秦家兄弟和二胖子先去休息。
独自待在驾驶室,四周只有仪表盘的光芒和船首的警示灯亮着。
夜晚的大海格外寂静,放眼望去,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耳边是规律的海浪声。偶尔,月光会在起伏的波峰上洒下一片碎银,景色虽美,但一个人开船,实在有些枯燥。
忽然,他瞥见远处海面有片闪烁的亮光。
“嗯?碰到同行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