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日上三竿,周辰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起身仔细捯饬了一下,换上身干净衣服,便按照约定,前往那家国营饭店。
到了饭店门口,李梦梦和她未婚夫已经到了。
那位王作家果然如周辰所想,是个白净斯文的青年,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但干净的中山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一见周辰就主动伸出手,说话客气又有礼:“您就是周辰同志吧?常听梦梦提起您,说您见识广、有胆识,今天总算见到了!我是王思,幸会幸会!”
“王作家您好您好!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普通渔民,李记者那是抬举我。”周辰赶紧握住对方的手,心里对这文化人的第一印象极好。
三人笑着走进了国营饭店。叶华他们觉得跟文化人吃饭拘束,再加上摊子也得有人看着,就没跟着来。
周辰既然是请客,自然不能小气。
他抢先一步走到柜台,对着墙上手写的菜单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几样硬菜对服务员说:“同志,红烧肉来一份,清蒸鱼要一条大的,再炒个青菜,木耳炒肉片,嗯……再加个三鲜汤!米饭先上三碗!”他声音洪亮,透着股渔家人待客的实在劲儿。
李梦梦在一旁听着,赶紧拉他袖子:“周辰,够了够了!点太多了,吃不完浪费!”
王思远也推了推眼镜附和:“是啊周辰同志,简单吃点就好,太破费了。”
周辰摆摆手,爽朗一笑:“嗐!这有啥!你们难得来一趟,我也正好改善改善伙食!尽管吃,吃不完打包带走,绝不浪费!”
等菜的工夫,王思远就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封面的笔记本和钢笔,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问道:“周辰同志,不瞒你说,我一直想写写咱们闽南渔民最真实的生活。你觉得,该怎么写才能让人看了觉得‘对,就是这么回事’?”
周辰想了想,剥着桌上免费提供的炒花生,说:“王作家,要我说啊,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咱渔民的日子,就是跟老天爷讨饭吃。你得写写出海前拜妈祖那份心,写写风浪里搏命那个劲儿,写写丰收了喝酒划拳的高兴,也写写网里捞不着东西、蹲在船头抽闷烟的愁。还有家里老婆孩子盼着归航的眼神,那才是最揪心的。”
王思远听得入神,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不时点头:“说得太好了!这都是书本上没有的鲜活东西!光是听你说,我就觉得不够,我还是得亲自去海边住上一段,下一次梦梦他们考古队再去海岛,我一定跟着去,起码住上一个月,好好感受一下!”
周辰点头赞同:“是这个理儿!纸上得来终觉浅嘛。王作家你有这心,肯定能写好。咱渔民生活是苦,风吹日晒,风险也大,但说实话,天天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里头也敞亮!每次撒网都像开盲盒,你不知道能捞上来啥,这种滋味,也挺有意思。”
这时,菜陆续上来了,香气扑鼻。
周辰赶紧招呼:“来来来,动筷子!边吃边聊!王作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
于是,饭桌上就成了王思远的“采访现场”。
他从渔船的结构、捕鱼的技巧,问到渔汛的规律、海上的禁忌,甚至连渔民之间怎么开玩笑、累了唱什么号子都问得仔仔细细。周辰知无不言,说得绘声绘色,时不时还带上几句生动的闽南俗语。
王思远感叹道:“听你说得这么生动,我更觉得非得去亲身体验一下不可了!不然总是隔了一层,写不出那个真正的味道。”
吃得差不多了,李梦梦笑着发出邀请:“周辰,下个月我们办酒,你可一定要来喝杯喜酒啊!”
周辰连忙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恭喜恭喜!我一定尽量来!就是怕到时候船在外面跑,身不由己啊。跑大船的,时间说不准。”
李梦梦表示理解:“没事,工作要紧,有机会再聚一样的。”
饭后,周辰又陪着他们坐了一会儿喝茶。
王思远完全沉浸在他的素材世界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周辰看他这么认真,心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