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诉苦,没有博取同情,只是冷静而客观地陈述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学术成果、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她要用实力说话,用成绩证明,她值得这份荣誉。
提交申请的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她的脸上,温暖而坚定。
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但沈伊沐的生活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她依旧每天清晨第一个走进自习室,夜晚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个家,那些厚重的专业书籍,是她最忠实的伙伴。她偶尔会在食堂遇到那个吃铝制饭盒的男生,两人会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是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尊重。
公布结果的那天,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沈伊沐被辅导员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辅导员老师微笑着将一个信封递给她。
“沈伊沐同学,恭喜你。”老师的声音里充满了赞赏,“你获得了本年度的校长特等奖学金,一共八千元。这是对你过去一年努力的最高肯定。”
八千元。这个数字在沈伊沐的脑海里盘旋。它比最高额度的助学金还要多。但这笔钱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价值。它不是一份救济,而是一份嘉奖;它不是一份同情,而是一份认可。它代表着,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这座富丽堂皇的象牙塔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她接过信封,感觉它沉甸甸的。这份重量,是她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是她对自尊的坚守,是她对未来的期许。
走出办公室,午后的阳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没有立刻去银行将这笔钱存起来,而是先去了一家通讯营业厅,给家里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妈,我拿到奖学金了。”她的声音平静,却难掩喜悦。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哽咽:“真的?太好了!我就知道我的女儿最棒!多少钱啊?”
“八千。”
“这么多?孩子,你太厉害了!”母亲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这下好了,你爸的药钱有着落了,家里的压力也小多了。你自己在学校也别太省,该吃就吃,该穿就穿,别委屈了自己。”
“妈,我知道的。”沈伊沐的眼眶有些湿润,但她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
挂了电话,沈伊沐站在人来人往的校园主干道上。身边,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依旧谈笑风生,他们讨论着最新的潮流,规划着下一次的旅行。而她,口袋里装着那八千元的奖学金,心里装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她知道,她与他们的世界,依然隔着遥远的距离。但此刻,她不再感到自卑或彷徨。那八千元,像一块坚实的基石,让她站得更稳,也让她看得更远。它告诉她,即使身处繁华的边缘,即使前路充满挑战,只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光明的道路。
她抬起头,望向远方教学楼顶在阳光下闪耀的校徽。那光芒,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仿佛与她手中的信封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她前行的路。这条路,是她用奖学金铺就的,是用尊严和汗水浇灌的,它将通向一个由她自己亲手创造的、无比坚实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