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让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对现实的无力感。
她甩了甩头,将那些纷乱的思绪赶走。不行,必须集中精力。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起了E-R图,实体、属性、联系,一个个抽象的概念被她用线条和方框具象化。她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大悟,嘴里还念念有词。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挤进来,落在她的侧脸上,为她专注的神情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她终于将这一章的知识点梳理清楚,并做完配套的练习题时,窗外的光线已经变得柔和,带着一丝傍晚的暖意。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感觉脖子和肩膀都僵硬了。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一阵带着泥土和植物芬芳的风立刻吹了进来,让她精神一振。她望向远处,那片坡地就在不远处,能看到几个小小的身影还在移动。陆生应该还在那里。她想象着母亲此刻的样子:脸上挂着汗珠,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但眼神一定是专注而有力的。那双为她洗衣做饭、操劳了一辈子的手,此刻正紧紧握着镰刀,一刀一刀地割下成熟的荞麦。
沈伊沐的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强烈的冲动。她想立刻跑到田埂上去,给母亲递上一杯水,用毛巾帮她擦擦汗。她想告诉母亲,自己在家复习得很认真,一定不会让她失望。她想和母亲并肩站在一起,感受那种脚踏实地的、用汗水换来的满足感。
但她没有动。她知道,陆生希望她能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好好复习,考上那个证书。这是陆生对她最大的期望,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战场。她们的战场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她回到书桌前,没有继续看书,而是拿出了手机,给陆生发了一条短信:“妈,天快黑了,早点回来。衣服都洗好了,晾在阳台。晚饭想吃什么?我去做。”
信息发出去后,她握着手机,静静地等待着。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不用管我,你好好看书。我这边快完了,晚上回去吃面就行,简单点。你复习累了就休息会儿,别太熬着。”
看着屏幕上这简短而朴实的话语,沈伊沐的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她的母亲,永远把她放在第一位,永远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最深沉的爱。
她将手机放在一边,重新翻开教材。这一次,她的心异常平静。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数据库概念,此刻仿佛也变得亲切起来。她不再觉得这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像母亲收割荞麦一样,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的工作。她要做的,就是像母亲那样,弯下腰,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这片“知识田地”里的杂草除尽,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房间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书桌前,沈伊沐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神情专注而坚定。阳台上的那件蓝色衬衫,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她加油鼓劲。
远处,田埂上的人影终于开始收工,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其中那个略显佝偻却步伐稳健的身影,就是陆生。她扛着镰刀,手里可能还提着人家送的一小袋新荞麦,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正朝着家的方向走来。
一个在田间,一个在书房。她们没有说话,却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她们用各自的方式,耕耘着生活,也守护着彼此。这个家,因为这两个女人的存在,而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洗衣服的肥皂香,书本的油墨香,以及从田野里吹来的荞麦香,在这个傍晚,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生活最真实、最动人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