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双重身份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分裂,又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当4500元报酬分三次转到她的支付宝账户时,沈伊沐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很久。这比她画一整个假期的画赚得还要多。她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是一种复杂的、沉甸甸的感觉。她用这笔钱,支付了下个学期的房租,买了一套她心仪已久的专业级水彩颜料,还给自己换了一支压感更好的数位笔。
那天晚上,她没有再接新的单子,而是重新坐回了画板前。她拿起画笔,蘸取饱满的群青,开始为那幅自画像上色。画中的女孩,眼神里的渴望不再迷茫,而是多了一份经过磨砺后的坚定。
她知道,这4500元,是用三个不属于自己的“思想”换来的。她像一个幽灵,潜入了别人的学术世界,为他们搭建了通往毕业的阶梯。这其中,有对规则的漠视,也有对现实的妥协。她不以此为荣,但也无法彻底地唾弃自己。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林晓晓请她吃饭,感谢她的“救命之恩”。饭桌上,林晓晓兴奋地聊着论文答辩的顺利,以及即将开始的新工作。沈伊沐微笑着听着,心里却在想,那篇关于路遥的论文,那个叫高加林的青年,他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体面”的、不被土地束缚的生活,为此他挣扎、背叛、最终又回归原点。他算英雄吗?或许在路遥笔下,这种在时代洪流中不甘平凡、奋力挣扎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种英雄主义。
那么她自己呢?为了一个“不平凡”的未来,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光彩的捷径。她算什么呢?
沈伊沐没有答案。她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只是暂时的。等她的工作室开起来,等她能完全靠自己的画笔养活自己,她就会永远关掉那个小号,告别这段隐秘的“暑期手记”。
饭局结束,沈伊沐走在夏末的晚风里,城市的霓虹灯闪烁着,像无数个等待被实现的梦想。她握紧了手中的画材袋,脚步坚定。那4500元,像一块垫脚石,让她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但也让她看清了脚下那条路的复杂与崎岖。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要做的,是拿起画笔,堂堂正正地,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