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的回响
寒假的阳光透过窗纱洒在书桌上,暖洋洋的,带着一丝慵懒的气息。沈伊沐坐在书桌前,手指轻轻划过手机屏幕,看着教务系统里那排整齐的数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大一上学期的成绩终于全部出来了。
她深吸一口气,逐项确认:期中平均分90.2,平时分92.5,期末最低85,其余都在90以上。没有挂科,甚至没有一门低于85。综测排名也出来了——全年级第四。虽然前三名的分数比她高出一些,但差距并不大,完全在可追赶的范围内。
更让她欣喜的是,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活动经历,她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金额八千元。再加上她考上大学时家乡政府给予的“优秀学子奖励”每年五千元,这个假期,她的账户里多了一万三千元。
这是她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沈伊沐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邻居家的小孩正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她忽然觉得,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
####一、回望:那些奋斗的夜晚
刚入学时,沈伊沐也曾迷茫过。她来自一个小城市,初到省城的重点大学,既兴奋又忐忑。周围的同学个个优秀,有的来自名校高中,有的才艺出众,有的英语流利得像母语。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优秀”也可以有这么多模样。
但她没有退缩。她知道,想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站稳脚跟,唯有努力。
于是,当室友们还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轻松节奏时,她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清晨六点半,她准时起床,背单词、读课文;课堂上,她永远坐在前排,认真记笔记,积极回答问题;晚自习,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
她还记得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日子。高数和c语言两门硬课让她压力倍增。图书馆闭馆后,她常常带着书回到宿舍,在台灯下继续演算。有一次,她为了弄懂一个递归算法,熬到了凌晨两点,直到眼睛酸涩得睁不开,才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那些夜晚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远处车辆驶过的声音。但沈伊沐的内心却无比充实。她喜欢这种为目标全力以赴的感觉。
期中成绩出来时,她看到自己90+的分数,眼眶微微发热。那不是骄傲,而是一种被肯定的感动。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
####二、平衡:不止是学习
当然,大学生活不只有学习。沈伊沐深知,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样重要。于是,她报名参加了校学生会、志愿者协会,还加入了文学社。
起初,她担心自己时间不够,但渐渐地,她学会了如何高效管理时间。她用日历App记录每一项任务,按优先级排序,合理分配每一天的时间。虽然忙碌,但她乐在其中。
在学生会,她参与了迎新晚会的策划,第一次站在舞台侧幕,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舞台灯光璀璨,心中满是成就感;在志愿者协会,她去敬老院慰问老人,陪他们聊天、下棋,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学会了倾听与关怀;在文学社,她写下了许多关于大学生活的感悟,有几篇还被刊登在校刊上。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履历,更让她成长了许多。她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期末考试前,综测分统计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活动分竟然高居年级前列。那一刻,她更加坚信:大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舞台。
---
####三、收获:成绩与奖励的双重肯定
期末考试结束后,沈伊沐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立刻放松下来。她耐心等待成绩公布,同时开始准备奖学金的申请材料。
她认真撰写个人总结,梳理自己一学期的学习与成长,附上成绩单、活动证明和获奖证书。每一份材料,她都反复检查,确保无误。
当辅导员在班级群里通知她,奖学金申请通过时,她正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