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官场雅痞 > 第112章 人事改革是个幌子

第112章 人事改革是个幌子(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挂机百万年,儿子已成传说 离职后,我中了五千万 快穿:虫族女王她靠生崽躺赢 快穿:宿主她总在偷偷装神明 血日孤锋 炼仙根,开仙路 气运烽烟:乱世执掌山河鼎 持存逆序 提升员工工资,你说我扰乱市场? 人间有剑

很显然,程文谦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李怀节说的“窗口业务外包”。

因为,如果他认识到了,就会明白,这是一次多么巨大的变革。

这是一场对现行政府运营管理体制的变革,是制度性的。

这种事情,对于李怀节这个级别的干部来说,是只能做好、不能说破的。

说破了,支持的人可能会有,但挑刺的人肯定是一大堆。毕竟你已经触犯到了某一个群体的整体利益了。

再说了,这世间的事情都像是吃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都是权衡利弊而已。

早早说破,引来一堆人挑刺,事情能做的成功才奇怪!

所以,李怀节对程文谦的解释就不是那么的到位,有点含糊其辞的意思。

他说,“本质上来说,这些窗口业务并不是承包给了社会人士。

因为有资格承包的,都是从各个机关单位刷下来、并经过培训学习的体制内人员。

这群特殊群体组成一个个人力资源企业,在承揽政府机关实务性业务之后,通过KPI淘汰制,帮我们解决公务员‘铁饭碗’的效能困局。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设计目的,以后还会添加一些对某类业务的强制规定。

比方说税务,在外包合同里规定,在几年时间内,线下窗口必须减少50%。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逼着外包公司必须去培训群众,让他们学会使用电子税务局。

本质上,是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完成税务服务模式的迭代升级。

程部长,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来,大家都知道的,编制压力很大,没有哪个单位不缺人;

二来,政府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不通过这些手段刷掉一批老油条、滚刀肉,机关作风搞不好,工作效率上不去。

反过来,又会导致编制压力加剧,恶性循环就无法打破!”

程文谦认真听完李怀节讲的这一段长篇大论,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毫不夸张的说,程文谦的组织经验和理论水平绝对在李怀节之上。

他在援藏期间,就对辖区内组织人事动过手术。

不过,碍于政治形势的不同,程文谦在辖区抓的,主要是组织监督能力。

他着重提升了组织部门监督的权重,倒逼辖区干部提升政治素质。

可以说,辖区的组织人事经过他的这一番整顿之后,整个辖区干部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这当然是可圈可点的功劳,这也是他年纪轻轻就进了中组部,还是担任部门主管的重要原因。

但是,今晚李怀节的这一番话,打开了他对组织结构、甚至是体制机制全新的视野,让他准确地找到了这场全省亟待的人事改革新定位。

他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彻底消化完李怀节讲的这些举措背后,牵扯到的一系列体制改革。

然后,他就被李怀节这种春风化雨的改革手段所折服。

难怪他要含糊其辞了,他这是要在体制机构上动手术刀啊!

事实上,哪怕是程文谦这样的级别,想要在体制机构上搞改革,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窘迫的财政压力,逼着组织部门牢牢守住体制的大门,严守“逢进必考”原则,对各个编制人数控制的极为严格。

尽管如此,依旧解决不了编制膨胀问题。

就拿膨胀得最厉害的教职工队伍来说,1987年的时候,全国11亿人,全国教职工总数是1052万人;

到了2017年的时候,全国人口13亿,教职工总数已经膨胀到了1800万人。

当然,还有发展更快的医护人员队伍,那个数据也是相当炸裂。

更何况,公务员队伍本身也在膨胀。

所以,一场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当其他地方领导还在为GDP增速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而疲于奔命时,这个李怀节,已经开始着眼解决这些根本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不撩禁欲哥哥后,她被疯吻囚宠 体育及其生存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我们[暗恋]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