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叛军的生命线。
李世民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死死盯着那条线,心中的悲痛暂时被身为军事统帅的本能所压制。
他缓缓点头,沉声道:“此计甚好,釜底抽薪,直击要害。
这个李萼,是个人才。”
随即,他又皱起了眉:“可计虽好,但义军新败,兵力不足,此计又该如何施行?”
李今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赞许的笑意。
“当时颜真卿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他当时手上兵马亦不多,却依旧拨给了李萼六千精兵,拍着他的肩膀,让他放手去做!”
“而这个李萼,也确实没让人失望。
他率领六千义军向西挺进,途中,竟迎面撞上了两万人的叛军主力!
兵力悬殊,李萼却毫无惧色,竟主动对叛军起了猛攻!”
“此战,义军大破贼兵,阵斩万余级!
河北义军,士气为之重振!”
“好!”
李世民闻言,眼中终于有了一丝光彩,“以六千破两万,有胆有识,是员骁将!”
李今越点了点头:“是啊,而就在河北义军重振旗鼓之时,还有一支部队,正朝着河北而来。
他们的目标,正是刚刚被叛军夺回的常山郡。”
“这支部队的将领,正是时任河东节度使的,李光弼。”
光幕上,李光弼的名字亮了起来。
“当时,攻下常山的史思明主力已经走了。
李光弼趁机攻打常山,而常山郡内的百姓们,听闻朝廷大军终于来了,纷纷起义响应,杀了不少叛军,还把安禄山放在常山的守将安思义给抓了,献给了李光弼。”
而此刻的李世民看着光幕上那些衣衫褴褛却手持棍棒锄头奋起反抗的百姓,眼眶不由得再度湿润。
“李光弼将军虽然连战连捷,但他深知自己此前遇到的都是叛军偏师,自己并未与安史叛军的主力交过手。
他也猜到,史思明得知常山再失,必定会率主力疯狂反扑。”
“于是,李光弼决定亲自审问安思义。
他告诉安思义:‘你想活命,就老老实实告诉我,该如何对付史思明。
’”
“安思义为了活命,只能老老实实回答。
他说,安禄山的部队大多擅长冲锋野战,不擅长持久攻坚。
所以您只要固守城池,用守城的办法,消磨敌军的锐气。”
李世民闻言,重重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不因小胜而骄,反能虚心求教于俘虏,此将,有帅才!”
“正是如此!
随后,李光弼将军立刻采纳了安思义的建议,将部队全部撤入城中,加紧构筑防御工事。”
“果不其然,数日后,史思明大军卷土重来。
但他此时也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只率两万铁骑先行,而步军主力皆被甩在后方。”
“李光弼抓住战机,令旗一挥,大战一触即!”
此刻。
光幕之上,一场堪称教科书般的守城反击战,也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