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契合,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活生生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当阵型变为锋矢阵,象征着全军突击时,擂拍板以疯狂的频率急促敲击,那密集如雨点的声音,完美模拟出白刃战中刀剑相击的惨烈!
每一次换阵,都引得台下将士们一阵忘情的喝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抄起兵器冲上台去,与之一同酣战!
随即,高潮来临!
舞者变圆阵,象征着扫平六合,天下一统!
所有舞者将手中的长戟向天高举,戟柄在空中猛烈相击三响!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台上百名玄甲军将士,百人同声,引吭高歌,唱起了那《太平乐》!
雄浑的歌声透过扩音设备传遍全场,台下所有唐军士兵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起身,跟着一同高唱!
那歌声,带着无与伦比的骄傲与自豪,激得在场所有人一身鸡皮疙瘩!
当最后的《普天安》奏响,乐声渐缓,如战后升起的袅袅炊烟,余音绕梁。
不知是哪位唐军将士,用尽全身力气,涨红了脸,振臂高呼:“大唐威武!
陛下威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唐威武!
陛下威武!”
“大唐威武!
陛下威武!”
一时间,所有唐军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场面彻底失控!
最后,还是李世民亲自站起身,对着自己的兵将们虚按了按手,才将这股狂热的气氛稍稍压下。
只是,他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眸中满溢的、无比骄傲的神采,早已暴露了他此刻激荡的心情。
演出结束,主持人好不容易才重新掌控了场面,这才用清亮的声音说道:“感谢大唐玄甲军为我们带来的震撼表演!
真是闻名不如一见,不愧是横扫天下,创下盛世大唐的无敌之师!”
这番话说的李世民脸上笑容愈灿烂,他端起酒杯,朝身旁的吴长示意了一下,颇为自得地说道:“吴长,我大唐的儿郎,还不错吧?”
“何止是不错,”
吴长由衷地赞叹道:“这秦王破阵乐,当真是我华夏之瑰宝,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另一边的朱元璋也端起酒碗,对着李世民的方向虚敬了一下,扬声道:“二凤啊,你这《秦王破阵乐》确实名不虚传,大气磅礴,不过嘛,咱大明的儿郎,也不差!”
朱棣亦是含笑点头。
父子俩话音刚落,台上的主持人已再度开口,声音清朗:“接下来,让我们用同样热烈的掌声,有请大明军队,为我们带来沙场绝响——铙歌鼓吹!”
随着主持人的话语,又一支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登上了舞台。
他们手中所持的,是大铜角、小铜角、金钲、扁鼓、杖鼓等一众军乐器。
没有玄甲军那般繁复的阵法,却自有一股肃杀庄严的气度。
乐声起,大铜角之声苍凉悠远,如朔北的风刮过战场;金钲与扁鼓交击,短促而激烈,是两军对垒,刀剑相碰的铿锵!
那乐声不似《秦王破阵乐》那般有完整的故事与画面感,却更加纯粹,更加直接,将战场的残酷与军人的豪迈血性,尽数灌入听者的耳中!
台下的大明将士们听得热血贲张,纷纷举起酒碗,随着鼓点,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随即出震天的喝彩!
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俩看着此情此景,脸上俱是满意之色,腰杆挺得笔直。
李世民亦是抚掌称赞:“老朱,永乐帝,好一曲金戈铁马之声,壮哉!”
几位帝王互相恭维了几句,便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始终含笑不语的吴长。
朱棣率先开口:“吴长,见识了盛唐与大明的军乐,朕等,可是对贵军的表演,愈期待了。”
吴长只是笑了笑,卖了个关子:“永乐皇帝莫急,这不,下一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