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只要基础打得好,思路灵活,又肯努力,有的是办法提升。
“先回去夏考吧。”
谢知县摆手,“等夏考结束,再想办法提升就是。”
“多谢大人指点,学生先回去了,改日再来请教。”
沈淮离开县衙。
回到江湾畔,他拿出墨香阁的真题跟京城真题做比较。
难度差距很大。
京城的真题,问题比较刁钻,策论题考的几乎都是现实存在的或者生过的。
墨香阁的真题,也有难的,但比起京城的真题,小巫见大巫。
沈淮突然想起一句话:天才只是见我的门槛。
别人出生就在天子脚下,而他们要付出十几年的努力,才能拥有别人生来就拥有的东西。
同人不同命。
沈淮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同时也在告诉自己,要努力。
出身没法改变,但是科举可以。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抱紧知县大腿,积蓄力量,厚积薄。
夏考这天。
整个县学被封起来。
教室、校武场,都被征用。
沈淮按照流程领取考号,这次,他选到了校武场的位置,烈日高照,上头只悬挂着一块布,让光线没那么刺眼而已。
卷子还没下,便热得汗流浃背。
好在沈淮平时锻炼,晒了一下很快就适应了。
题目是教谕和教授一起出的,但教谕觉得题目比起正经的乡试,还是差了点意思,便让知县参与出题。
知县出手,题目难度瞬间拔高。
第一场,大家的表现还挺正常的。
到了第二场,很多人就开始吐槽了,说题目刁钻,甚至还有人说,现实根本没有那样的人和事。
因为其中的律法题目,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和三观。
沈淮听了,只能表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
第三场的策论最难。
沈淮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他对时政缺乏了解,所以答题的时候束手束脚的,好在后面两题,他会。
三场结束,大家均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沈兄,那道律法题,你是怎么答的?”
刚出考场,赵云堂和梁岸就追了上来,尤其是梁岸,还挡住沈淮的路,“沈兄,子告父,就算大义上占得住,那孝道呢?”
没错,律法题就是子告父。
跟沈淮上次写的真题一样,但问题的角度和出点不一样,所以答案也天差地别。
“这就是法大还是孝大的问题了。”
沈淮开口,“子告父,在世人看来,就是不孝,可若是为了国家大义挺身而出,那么他就是忠肝义胆之辈。
先有国后有家,家国面前,个人之孝在后,梁兄觉得呢?”
梁岸却认为,“可他连亲爹都能告,这种人真的靠谱吗?”
“自古以来,不乏大义灭亲之人,像真题上出现的人,同样是惊才绝艳之辈。”
赵云堂问,“这样的人,还会被朝廷重用吗?”
沈淮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
子告父,口碑肯定是两极分化的。
至于是否还被朝廷重用,看皇帝的态度。
“原来你们在这啊。”
林致远和苏郁白从另一头走来,“表弟,我和郁白兄正要去找你呢。”
沈淮看过去,“找我讨论题目?”
“考都考完了,还讨论做甚?”
苏郁白直接摆手,“夏考结束,县学会放二十天的假,我是过来约你去打猎的。”
沈淮想了想,“我可能要回家几天才上来。”
“没事,我也要躺几天,放松放松,等你上来了,我们在去也不迟。”
苏郁白说着,将手搭到林致远的身上,“不过,我跟林兄还约了去郡城,你要是上来的早,我们就一起去。”
沈淮问,“你们打算去几天?”
林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