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在身后合拢的瞬间,林清歌立刻蹲下身,指尖顺着锈蚀的门缝扫过。
确认没有触报警装置后,她才抬头打量这个空间。
电缆像藤蔓一样从头顶垂落,几根裸露的铜芯还冒着微弱电火花。
正中央那台老式服务器机柜屏幕亮着,绿色字符缓慢滚动,像是某种待机信号。
“这地方不对劲。”
江离站在她身后半步,声音压得很低,“设备型号至少落后十年,但供电系统还在运转。”
林清歌没接话,已经从背包里翻出那个巴掌大的黑色模块——调制解调器是她早年混黑客论坛时换来的古董,接口还是rj11的老标准。
好在这台机柜旁边确实留了个网口,虽然积了灰,但插进去后居然有反应。
屏幕上的字符突然停止滚动,跳转成一行新提示:【深蓝节点已识别,等待认证】。
她心跳快了一拍。
手指刚要触屏确认,江离忽然抬手拦了一下:“别急着连。
这种淘汰设备能接入‘深蓝’,要么是陷阱,要么……有人故意留了入口。”
话音未落,屏幕自动刷新,一串二进制代码开始飞流动。
几秒后,电流杂音中浮现出一段机械合成的声音:
“清歌,听我说。”
是陆深。
他的声音经过多重加密处理,听起来像是隔着一层金属壳说话,但那种独特的语调节奏不会错。
“别信表面身份。”
陆深的声音断断续续,“那个投资人……三年前就注资过‘九歌’外围项目,名字叫‘星轨计划’。”
林清歌呼吸一顿。
她记得这三个字。
父亲失踪前最后一份签署文件上就有它,当时她还以为只是个普通的艺术扶持基金代号。
“资金流向查到了吗?”
她对着屏幕问。
“五千万,文化基金名义转账,备注写着‘用于艺术人格重构实验支持’。”
陆深顿了顿,“收款方是空壳公司,但股权穿透后指向‘九歌’关联实体。
这不是临时起意,是长期布局。”
江离眉头皱紧:“所以他不是冲你某歌来的,他是冲着整个创作模式来的。”
“不止。”
林清歌盯着屏幕,“我重生后的第一部小说、第一歌,全都被系统推上了热榜。
他们早就知道我会写什么。”
“你现在写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句歌词,都在验证他们的假设。”
陆深的声音变得更沉,“高产、闭环、情感自洽——你是理想样本。”
空气仿佛凝住。
林清歌右手不自觉摸上耳钉,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脑子清醒了些。
“那你现在在哪?”
她问。
“信号不能久留。”
陆深答得干脆,“这台机柜是早期备份终端,我只能借它传一次消息。
记住,所有公开渠道的信息都可能被污染,包括你收到的匿名短信。”
说完,屏幕猛地闪了一下,绿色字符迅褪去,变成一片漆黑。
林清歌拔掉连接线,调制解调器指示灯熄灭。
“他走了。”
她说。
江离却没放松:“他说的‘人格重构实验’,我在当年调查报道里见过类似说法。
他们想做的不是控制创作者,而是制造可控的创作者。”
“就像程雪。”
林清歌低声说。
“但她失败了。
情绪不稳定,记忆紊乱。”
江离看向她,“而你不一样。
你写的东西能闭环,能自洽,还能影响现实——这才是他们真正怕的。”
林清歌没反驳。
她掏出u盘,重新插进手机读取刚才拷贝的日志。
大部分文件仍是乱码,但根据之前用乐谱频率破解的经验,她试着把数据包按时间戳排列,找出规律性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