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黑屏的瞬间,房间里只剩下冰箱压缩机低沉的嗡鸣。
林清歌没动,掌心还压着那块烫的硬盘。
三秒后,她松开手,指尖在桌面上敲了一下,像在测试某个节奏是否还成立。
她起身,把离线沙盒机塞进衣柜最底层,顺手将陈薇薇送的手账本从书架抽出来,翻到空白页夹好硬盘。
粉色小熊封面朝上,看起来像个被遗忘的初中女生日记。
手机震动起来。
橙光音乐推送了公告:“因系统升级,所有推广资源临时冻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她点开自己的主页,《反向呼吸·测试版o1》已不在榜单。
粉丝群炸了锅。
“是不是被平台雪藏了?”
“上次直播说要放大招,结果直接下架?”
“楼上的别带节奏,清歌姐肯定有苦衷。”
林清歌一条条翻着,手指划过屏幕的度越来越稳。
她打开后台数据面板,过去三十分钟内,她的推荐权重掉了72。
不是技术故障,是人为断流。
她调出过去三个月的互动记录,筛选出两千多个高频互动账号,建了个新群,命名:呼吸练习室。
群公告只有一句:“信号断了,我们自己电。”
半小时后,陈薇薇来消息:“江离教授被叫去开会了,全程保密。”
林清歌回了个“嗯”
,顺手把江离去年用咖啡渍占卜她创作状态的照片翻出来。
那张图里,杯底残留的褐色痕迹像一道裂开的闪电。
她用修图软件描了边,加上滤镜,做成一张“预言卡”
,配文了出去:“老师说今天会有‘断线重连’,我在等信号。”
配图出十分钟,点赞破万。
评论区开始刷“等信号”
“已接电”
“充电中”
。
她没停,直接起直播。
标题很直白:《聊聊歌是怎么‘活’下来的》。
镜头亮起时,她坐在书桌前,右耳音符耳钉闪了一下。
有人注意到她今天换了耳钉位置,从左耳换到了右耳——但没人问。
“很多人问我,《反向呼吸》是不是冲着谁来的。”
她语气平静,“不是。
它只是记录了一个事实:有些声音,不是为了被听见,而是为了让沉默变得困难。”
弹幕刷过一片“破防了”
。
她继续说:“你们觉得平台在压制我?可能吧。
但我想说的是,一歌能不能活,从来不是由推荐位决定的。”
她点了播放键,一段未布的旋律流淌出来。
节奏错落,带着轻微的杂音,像是电流穿过老式收音机。
“这是我凌晨三点录的deo,设备很烂,环境噪音一堆。
但它真实。
而真实的东西,算法清不掉。”
右耳耳钉被她拨动了七次,但她的声音始终平稳。
“你们听到的每个音符,都是我在对抗某种‘标准’。
不是为了叛逆,是为了证明——创作不该被预设终点。”
直播结束前,她留下一句:“如果哪天我的歌消失了,不是我不唱了,是有人怕你们听见。”
下播五分钟后,平台客服系统自动给她来私信:“请近期保持低调,避免引舆论风险,否则将暂停所有资源对接。”
她截图,存档,标记为“证据o1”
。
凌晨两点,她坐在桌前,打开文档,新建文件夹:创作者能量反哺模型建议书。
她调出近半年平台流量分配数据,对比《创世纪协议》里的“情绪峰值采集”
逻辑,列出三组异常值:
高互动低推荐作品集中出现在非签约作者群体;
情绪激烈类歌曲的完播率比轻快类高43,但推广投入反而更低;
用户自剪辑的二创视频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