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画面卡住的瞬间,林清歌的手已经按在了电源键上。
屏幕熄灭,房间里只剩下铁盒边缘的一道冷光,映在她指尖。
她没再看那凝固的笑容。
手指滑过键盘,重新开机,动作比刚才更快。
登录系统时输入了备用账号,密码是母亲病历末尾的数字串——这是她留的后门之一,过去从没失效过。
主界面加载完成,图标排列如常。
她点开“频率分析”
模块,页面跳转,只留下一行灰字:“功能暂未开放”
。
她试了“情感溯源”
,结果一样。
连最基础的“节奏匹配度检测”
都显示“服务不可用”
。
她切换到命令行界面,手动输入调用指令。
回车后,屏幕闪了一下,弹出对话框:“根据《蓝星创作生态健康条例》第47条,相关功能已对您的账户实施保护性限制。”
保护性限制。
她冷笑,把“保护”
两个字在心里默念了一遍。
这不是屏蔽,是精准摘除。
像有人拿着手术刀,把她最常用的工具一个个从系统里剥离。
她退出登录,换回主账号,再次尝试。
三次失败后,她拔掉了网线。
离线模式下打开本地安装的旧版分析工具。
程序启动缓慢,加载到78时突然卡住。
她强制终止进程,查看文件属性,现核心模块的创建时间被修改为“1小时前”
,备注写着“系统服务自动优化”
。
优化?她打开资源管理器,翻到隐藏目录,原本存放缓存数据的文件夹空了,连回收站都没有记录。
操作日志也被清空,仿佛她什么都没做过。
这不像系统故障,更像一场提前布置好的围剿。
她靠回椅背,盯着天花板。
刚才广告里的那个指镜头动作,和陈薇薇的标志性手势太像了。
但那人不是陈薇薇,背景也不是任何已知的拍摄现场。
如果系统能操控公共广告流,那它的触角比她想象的更深。
而眼下,它切断了她的分析能力,却没封锁写作和布权限。
说明它不阻止她创作,只阻止她“看懂”
自己写的东西。
她忽然意识到——系统不怕她写什么,怕的是她用工具解构自己的作品,现那些藏在节奏里的密码。
她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那支旧录音笔。
按下播放键,江离的声音低沉地响起:“……如果有一天,你现有人和你走着同样的节奏,听着同样的旋律,甚至痛着同样的痛——别信她是你对手。
她是你被复制的影子,是系统用来校准你的尺子。”
她暂停,把这段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程雪的行为周期、系统校准周期、母亲录音里的断点……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信息,而是同一套机制的不同切面。
可现在,她连做个频谱图都做不到。
她把录音笔放回铁盒,拿出纸和笔。
没有可视化工具,那就用手画。
她在纸上画出一条横轴,标上时间刻度,从《星海幻想曲》布开始,到《星海残谱》上线,再到刚才广告异象出现的时刻。
每一个关键节点下方,对应标注程雪的公开行为:撕扯指甲、提及天赋、捐赠八音盒……
然后是系统侧的反应:数据同步、权限调整、功能封锁……
三条线并列展开,她现它们的波动节奏惊人一致。
每72小时一次高峰,误差不过十分钟。
她用红笔圈住最近一次高峰点——就在二十分钟前。
系统刚刚完成一轮校准,紧接着就对她实施了功能限制。
这不是巧合。
这是同步后的清算。
她突然想到什么,翻开笔记本,找到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