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十六年,八月。
江陵城。
“徐州形势如何?”
“大王料敌先机,提早命薛刺史防备,徐州安然无恙。”
“那便好!”
高楷淡声道:“让李元崇率京畿、河南两道兵马,镇守泗州。”
封长卿惊讶:“吴军不过佯攻河南道罢了,大王为何如此兴师动众?”
前几日,高楷忽然传令,让徐州刺史薛绩提高警惕,防备吴军来攻。
正如他所料,钱惟治果然大军压境,却并未强攻,倒像是耀武扬威。
众人转念一想,便知这是为袁文毅打掩护。
然而,大王今日却让李将军屯兵两国边境。
莫非有意出兵,攻打淮南道?
夏侯敬德按捺不住:“大王,末将愿为先锋,拿下扬州!”
高楷摇头失笑:“袁弘道既然派兵牵制,我自当奉陪。”
“不过,先把黔中道拿下来,再谈淮南道。”
张建兆不解:“黔中道偏远荒僻,何不先取淮南道?”
“黔中道与我秦国剑南、山南西、山南东三道毗邻,又和吴国江南西道、岭南道接壤,虽然荒僻,但地势险要,莫要小瞧了。”
至于淮南道,这是吴国核心统治区,取之不易,先让李元崇和钱惟治互相牵制,转移主战场。
徐晏清赞同:“拿下黔中道,可对江南西、岭南两道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此外,全据长江上游、拱卫中游,待来日,可一鼓作气,直取金陵。”
高楷笑道:“正是此理。”
“黔中道形势如何?”
唐检回言:“斥候探知,袁文毅率军,从澧州进,接连攻取溪、思、锦等州。”
“郝金称不敌,弃了黔州,沿涪陵江南下,逃往播州。”
“如今,黔州落入吴军手中。
袁文毅又兵分各路,攻取珍、费、夷等州。”
高楷若有所思,这位袁家二郎,果然能征善战,区区半月,便夺取这么多州县。
不可小觑。
他忽然想起一事,之前曾派人出使黔州,不知郝金称可愿归降。
唐检忙道:“此人愿上表称臣,请大王派兵相救。”
封长卿目光一亮:“如此一来,我军师出有名。”
褚俊颔:“若要攻取黔中道,先夺黔州。”
“我军可从峡州清江口进,一路向西,抵达施州。”
“先把施州拿下,再攻打黔州。”
“可!”
高楷赞同,“召集兵马,明日立即出。”
“江陵便由封长卿、吴伯当,你二人镇守,转运粮草辎重。”
“遵令!”
……
黔州,彭水城。
旭日东升,连绵不绝的雾气逐渐消散。
袁文毅打了个喷嚏,只觉凉意侵人。
“黔中道气候,与我江南诸道迥然不同。”
戴雅贤附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如今本是夏季,黔中道却有秋风萧瑟之感,着实奇妙。”
柳公寂笑道:“黔中道一年四季,都不甚热,反倒颇为凉爽。”
说话间,一名武将大步来报:“大将军,江陵传来消息,高楷亲率兵马,从清江口溯流而上,直取施州。”
柳公寂面色一变:“竟如此之快?”
按他设想,至少要拿下涪陵江以北十五州,才算大功告成。
然而,这节骨眼上,高楷竟悍然来攻。
施州倘若易主,黔州便难保了。
戴雅贤忙道:“大将军,不可再怀柔了,立即攻取施州,将秦军挡在门外要紧。”
此前,为了安抚各州军民,袁文毅一直奉行先礼后兵的计策。
每到一州,先派人招降,若不愿,再动兵攻打,城破后,也未大肆杀戮,只诛恶,从者一律赦免。
因此,各州刺史纷纷投降,迫使郝金称弃城逃跑。
只是,这施州刺史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