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术非同凡响,若要短时间内迅传扬,还是由您亲自命名最佳。”
高楷怔愣片刻,笑道:“那就称其为,雕版印刷术,如何?”
他倒是忘了,自己也算个名人,可以带货了。
“雕版印刷术?”
众人议论纷纷,齐声道,“此名恰如其分,着实巧妙。”
崔皓倏然开口:“大王,雕版印刷术乃柳匠人奇思妙想所得,又不吝献上,可谓劳苦功高,不如赏赐一番,以示嘉奖。”
“这是当然!”
高楷颔,“传我令,重设少府监,授柳忠,为少府丞,执掌诸冶署,专门负责印书之事。”
“此外,赐钱一万贯,关中良田五百亩,崇仁坊宅院一座。”
“遵令!”
王寅虎连忙记下。
众人皆是惊叹,大王对这柳忠,着实看重,不光赐钱、赐田、赐宅院,更为他重设少府监,掌一署之事。
当真叫人歆羡。
“谢大王!”
柳忠大喜过望,连忙下跪拜谢。
本以为,秦王纵然一诺千金,也不过看在他微末苦劳份上,授个一官半职,些许铜钱田地罢了。
没想到,秦王竟如此厚赏,官有少府丞,钱有一万贯,又有良田五百亩,崇仁坊宅院一座。
这些,都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如今,竟成为现实,简直是天降馅饼,叫他头晕目眩。
“起来吧!”
高楷笑道,“这是你应得的。”
实际上,他都有汗颜给少了。
毕竟,这可是四大明之一,真正造福后世之术。
念及此,他将柳忠俸禄连年提升,就当成雕版印刷术的专利费。
“韩正、王介,你二人技艺上佳,便各赐百贯钱,入诸冶署,助柳忠做事。”
“谢大王!”
两人喜出望外。
“另外,益州刺史崔鸿渐,举荐柳忠有功,便记今岁考绩上等,待来日升迁。”
“是!”
徐晏清连忙应下。
“宇文凯,你协同柳忠,将雕版印刷术推广开来,不设门槛,不收杂费,任凭百姓使用。”
“遵令!”
说到这,宇文凯忽然拱手:“大王,按照您的规划,曲辕犁已然制作完成,请您过目。”
“哦?”
高楷惊讶,“这么快便制成了?”
“抬上来看看。”
“是!”
不多时,两个小吏将曲辕犁抬进堂中。
高楷敲敲打打,检查数遍,笑道:“不错,与我所想一般无二。”
“先在京兆府推广,给一些农户,实地操作,检验有何改进之处。”
“再普及京畿道各州,以及河东、河北、剑南等六道。”
“价格勿要太高,以免百姓承受不起。”
“是!”
宇文凯凛然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