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事半功倍。
老四成康年龄最小,颇得父母疼爱,皇后也极喜欢这个小侄子。
他娘袁惜时名下的产业比自己还多,这小子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算是掉福窝里了。
这辈子只要不作奸犯科,啥也不干都赢了。
王相知道,他跟袁惜时是半路夫妻,孩子们不是一个娘生的,难免面和心不和。
都说树大了分杈,儿大了分家。
儿子们大了各有心思,在一起住,逃不开一个争,儿媳妇在一起住,逃不过一个比。
这一家子都很富有,没有利益相争,关系也都处得还可以。
王相又在永安城同一坊内买下两座大宅,都装修好了,这是将来给两个小儿子当婚房的。
将来成家立业了,都得分出去单过。
皇后这几日对皇帝特别殷勤,皇帝都有点受宠若惊了,虽然他是皇帝,皇后对他一向淡淡的。
突然这么好,定是有事相求。
不过,最近两个月,宫中宁静,又有两个妃嫔怀上身孕,皇帝极高兴的,对皇后的表现满意。
皇后自然是有事相求,两件大事,都不算太为难。
第一件事,是给她名义上的父亲王子安追封承恩公,给些相应的待遇。
皇帝寻思一下就答应了,这是正常的要求。
皇帝给老丈人加封承恩公是东陈的旧例,不算出格,何况王子安早过世了,不过是名义上追封一下,又不需要给俸禄和实职,这有什么不答应的。
第二件事,人事调动。
把青州同知白建平调到南诏当大使,把东陈驻南诏二十多年的长孙远替换回来。
以长孙远的才能,到中央哪个部门都好使。
三舅父年龄渐大了,老在南诏纯是虚耗生命,浪费人才。
皇帝寻思,中书大丞相何进安年事已高,有些事办得不大明白,又不好怪责。
如果长孙远任职中书左丞,应该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皇帝犹豫了一下,提出个要求。
他相中一个了出身不大好的孤女,叫禾苗,二十来岁。
需要记到长孙远名下,抬高出身,才好入宫。
皇后眼皮子眨都不眨,就笑着同意了。
皇后虽然同意了,却又意味深长道:“进后宫的女子,如果知道进退,明白事理,妾当待她如姐妹。
如果不懂事,妾身为中宫皇后,可要以宫规处置。
如果是某些世家送来的卧底,或是敌国间谍,包藏祸心,不遵宫规,陛下可别怪臣妾心狠。”
皇帝笑道:“不会的,不会的,皇后还不知道朕的心吗?可以宠爱青春,也可喜欢颜色,却不会损害国家利益,更不允许动摇朕的江山。
如果她真是你所说的包藏祸心的人,不用皇后出手,朕自己就会亲手了结她。”
皇后笑笑:“好,这是陛下说的,皇帝金口玉言,咱们一言为定。”
十月初一,皇帝下旨到汝南王氏的宗祠,追封皇后的父亲王子安为一等承恩公,不世袭,给祭田三百亩,天子年予祭礼,约价值一千二百贯。
汝南王氏赶紧磕头谢恩,这是个大荣耀,可以记入族谱。
族老把圣旨供奉在宗祠中,汝南王氏出了王氏女子当了皇后,是本族的光荣。
十月初六,景阳侯府接到消息,皇帝分别派人去青州和南诏传旨。
青州同知白建平,调任南诏为大使,官位等同于中州都督,正三品。
原南诏大使长孙远调永安,任中书左丞,正三品。
虽然都是正三品,明显的,中书左丞实际的职权更大一些。
青州府衙,白建平接到圣旨,心情十分矛盾。
他能升职当然高兴,到了正三品,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以他的出身,这就是顶天的待遇了。
他对南诏一无所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以他的能耐,过渡一段时间,应该可以胜任。
只是,他心里清楚,一旦离开青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