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笑。
长孙侯爷和王相很快就听说了这事,新科状元孙连智求娶王元娘小姐成功了,还住进了元娘小姐的宅子。
两人调查过孙连智,对这人挺满意的,孙家父母不在了,明珠就不用受公婆的气。
弟妹都成家了,过门后各过自家的日子,也不必看小叔子小姑子的脸。
颖川世家的家世还行,孙状元长得顺眼,成绩还好,年龄还合适。
除了家里穷一点,别的无可挑剔。
穷也不打紧,明珠别的不说,内里富可敌国,还有通天的本事,还能缺钱花?再说了,他们可给明珠准备了不少嫁妆,两口子啥也不干,坐着花钱,这辈子也够用了。
明珠跟哪个男人过,都是那人祖坟冒青烟了。
王右相跟儿子说了:“实韧,新科状元孙连智可是你未来大姑父,你有朋友在吏部当职,给他安排个好位置。
他父母过世早,家里没什么资产,人家刚起步,咱得帮。
需要走人情花钱的,咱家替他出了,只要他对你姑姑好,比啥都强。”
孙连智本来就是状元郎,有王相和大驸马说情,钱又给到位了,马上就安排妥了。
中秋之前,就进了翰林院学习,定为正六品的侍讲。
孙王两个人年龄不小,又当面鼓对面锣说清楚了,事情进行的还挺快。
现在议亲,得有媒人,讲究起来总比自己私相授受好听。
王雷就想让皇帝赐婚,姑姑年龄不小,总有些不通情理的爱说三道四,要是皇帝句话,做个大媒,这多光彩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相从马忠那里知道皇帝曾经觊觎妹妹的事,不过皇帝一直没有后继的表示,妹妹也没表现出莫大兴趣,他就把这事埋在心里,谁也没吱声。
王雷不知内情,想得挺好,求皇帝给姑姑王元娘和新科状元孙连智赐婚,充当大媒,双方马上走礼。
谁知皇帝一听,脸色黑得能滴水,都快气死了,还赐婚。
他都想急眼了,这新科状元怎么回事,刚中进士,刚入职,就想娶媳妇。
一点也不思报效朝廷,为国为民做事,光顾自己的小情小爱,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职位呢?
王雷被皇帝岳父训了几句,莫名其妙,心中还不服气。
陛下这是怎么了?平常不是最喜欢给别人做媒吗,借来拉近与众臣的关系。
只要有人因婚姻之事求到他那边去,他都愉快地应承,让做媒做媒,让赐婚赐婚。
身边的臣子谁家姑娘嫁不出去,他来了兴致找人给赐婚;谁家丧了妇,他还张罗给人续弦呢。
王雷闷闷不乐地回到公主府,跟公主一说,父王难为他了。
把媳妇心疼够呛,问他怎么回事?等王雷把事情一说,公主也有点摸不清大头小尾,父皇也真是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干嘛申斥自家女婿?
公主想着也许是父皇最近心情不好,叹口气解释:“父皇登基时已经四十三岁了,不比皇祖父登基时才三十出头。
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臣们希望他尽早立下太子,把储君培养好。
天天在他耳边叨叨,估计是心烦了,不是专门针对驸马爷。”
王雷道:“父皇心里肯定不服,皇祖父也是晚年才立嗣的,众人怎么不说先皇呢?”
公主道:“先皇儿子多,皇祖父十七岁时大皇子就出生了,继位时,长大成人的皇子有十多位,人多了就能认真挑一挑。
挑中父皇当太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父皇膝下只有七个儿子,年龄也偏小,不好选呗。”
公主想得也对,众臣逼着立太子,皇帝也头痛,这立太子的事不好弄。
皇长子李蕴今年十六岁,太子妃所出,本来表现还行。
要是一切顺利,皇帝登基,太子妃封皇后,李蕴作为嫡长子,就是太子最适合的人选。
没想到,太子妃生生把自己的前途作没了,先帝有遗言,这女人没资格当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