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吧。
这帮人天天操练,都有身手,且忠诚干练,比较信得过。
王雷事先得到二舅爷的回信,让人在昌乐县的那座荒山下面拉起围墙,粗粗搭了几座营帐,只能让这些人先入住。
之后慢慢地盖庄园,盖加工坊。
长孙将军知道外甥女王善一近期一直在青州,自己很想唯一的外甥女,安排好一切。
领着那伙刚退伍的老兵,亲自来了一趟青州。
王善一见了从小就疼她的二舅父,上下打量,见年过半百的二舅依然身体健硕,腰板笔直,只是面色黑,鬓边有了白,面上皱纹横生。
一时百感交集,扑到二舅怀里哭,长孙宙抚摸外甥女的头,也是老泪纵横。
嘴里喃喃道:“二舅的大宝啊,有什么事都要往开里想,不能钻牛角尖。
你活着就好,你要是愿意,跟二舅过,二舅正缺女儿呢。”
说起来长孙家的风水,连堪舆名家都说太硬了,几代人阳盛阴衰,除了长孙明老侯爷有一个女儿长孙氏,其他清一色的男丁。
老大长孙宇有两妻,原配嫡子四人,继妻生子四人,下面的孙辈有二十一人,清一色的小子。
长孙宙媳妇最能生,一共生嫡子九人,没有女孩。
下面的孙子辈里,也是二十四个孙子。
远在滇国的长孙远,嫡妻生了六个儿子,儿子们又给生了十七个孙子。
早些年老侯爷一个人远在安南,儿子们不放心,长孙宇的大儿子长孙渊一家,长孙宙的二儿子长孙川一家,还有长孙远的四个儿子,深、漳、涧、漾都在安南老爷子身边。
看朝廷的意思,有意让长孙宇的长子长孙渊接管长孙明的职务,继续替国家镇压百越。
前年,已经接班了,只是老侯爷不放心孙子,还在安南帮忙压阵呢。
家里没有女孩,三个舅舅都很疼爱唯一的外甥女,有时候看着妹妹那么对待外甥女,心里也是极不舒服的。
后来梁王对外甥女不好,他们也是无可奈何,自家再能耐,也拿皇权没有办法。
直到王善一诈死,大家更是心里不愤,一直耿耿于怀。
对皇权没有办法,他们对梁王可是很有意见,总想找个机会收拾了那小子。
没想到,不等他们动手,梁王和郑淑妃自己作死,让人给收拾了,最后梁王还被迫去了封地龙州,这下子心里才痛快。
二舅父带来的老兵有两千多人,大多数年龄在五十五到六十五之间,体力已经不是最佳的年龄段了。
不过,这批人十分能干,举凡木匠、石匠、铁匠、建筑等手艺一学就会。
安置好这些人需要一大笔钱,盖宿舍,安排衣食住行。
王善一让王雷写信到都城,先跟袁惜时那位表姨母借一大笔钱,她家在都城开有袁氏柜坊。
本金和利钱照规制给,就用开采出来的矿石估价偿还。
为了让袁掌柜对这事有信心,专门弄了几大车的矿石,派了人直接给表姨母拉过去,王善一还写了说明书,说明这些矿石的名称。
还提了一些建议,画了几十份设计稿,如何加工,如何利用。
王雪和袁惜时见了东西,连夜让工匠切开,如获至宝。
照王雷所说,这处矿产蕴藏量极丰,供一家珠宝店,成百上千年也用不完呢。
这个时代,东陈国开放富强,人们的生活状态比较热烈,很喜欢美好的东西。
举凡珍珠、玛瑙、玉石、黄金,各种宝石,不但贵族们喜爱,平民百姓家里丰收了,娶媳嫁女,也要备上几件压箱底。
就是较穷的人家,也要买上一些银饰,以充门面。
王雷想过了,毕竟是瞒着朝廷和吴王殿下的操作,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二十年主要供应妹妹的珠宝店。
有多余的,顺着丝绸之路往西北方向去,尽量不要往都城那边去,省得引起外人侧目。
二十年之后,潜秀山到手,一定是每年收获颇丰,这里就封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