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的老林子里,关于狐仙的传说总是带着几分神秘与绮丽。
尤其是那修行有成、能幻化人形的老狐,有时会模仿人间习俗,操办婚丧嫁娶,这便是所谓的“狐嫁女”
或“狐娶亲”
。
撞见这等事,是福是祸,全看机缘和当事人的应对。
这故事生在鸭绿江边一个叫“狐狸沟”
的地方。
沟如其名,早年狐狸极多,后来虽少了,但关于狐仙的传说却愈活灵活现。
沟里有个年轻的樵夫,名叫李青山,父母早亡,独自一人住在山腰的两间破草房里。
他为人憨厚老实,靠着砍柴换些米粮度日,虽然清贫,倒也自在。
这年夏天,李青山进山砍柴,遇到一只后腿被捕兽夹夹住、奄奄一息的白毛狐狸。
那狐狸毛色纯净,眼神哀戚,看得李青山心头一软。
他虽靠山吃饭,却从不伤害这些有灵性的东西。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掰开兽夹,又撕下衣襟,给狐狸包扎好伤口,还把自己带的干粮分了一半给它。
“走吧,以后小心点。”
李青山摸了摸狐狸的头,那狐狸竟似通人性般,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然后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密林深处。
李青山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日子照旧。
过了约莫半个月,一天傍晚,他砍柴归来,走到离家不远的老林子时,忽然听到一阵喧闹的锣鼓唢呐声,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这荒山野岭,哪来的迎亲队伍?
他好奇地循声望去,只见林间空地上,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
前面是开道的锣鼓笙箫,后面是八抬大轿,披红挂彩,轿夫、仪仗、丫鬟仆妇,一应俱全,足足有上百号人!
只是这些人一个个穿着古式的衣服,脸色都有些过于白皙,在暮色中看起来影影绰绰,不太真切。
队伍正朝着深山里去。
李青山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这是哪家大户,怎么跑到这老林子里来娶亲了?他正疑惑间,那队伍里一个管家模样的老者看见了他,竟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拱手道:“这位小哥,可是李青山李恩公?”
李青山一愣,自己一个穷樵夫,何时成了“恩公”
?他茫然点头。
老者笑容更盛:“太好了!
我家老爷今日嫁女,正缺个有福气的宾客压轿角(一种习俗,请有福之人随行以求吉利),恰巧遇到恩公,真是天意!
还请恩公赏脸,随我们走一趟,喝杯喜酒!”
李青山本不想去,但看对方热情难却,又听说有酒喝,他平日清苦,难得见荤腥,便有些心动。
再加上他天生胆大,对这诡异的迎亲队伍也充满了好奇,犹豫了一下,竟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老者大喜,引着李青山来到花轿旁。
轿帘低垂,看不清里面新娘的模样。
队伍继续前行,锣鼓喧天,却听不到什么脚步声,只有李青山自己的脚步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
他跟着队伍,只觉得两旁的树木飞倒退,仿佛腾云驾雾一般,不多时,便来到一处他从未到过的山谷。
谷中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一座气派非凡的府邸矗立眼前,朱门大户,宾客如云。
府内更是雕梁画栋,珍馐美馔,香气扑鼻。
许多宾客衣着华贵,谈笑风生,只是他们的笑容似乎都有些模式化,眼神也缺乏灵动。
李青山被奉为上宾,安排在主桌。
很快,婚礼开始,新郎新娘拜堂。
当新娘被搀扶出来时,李青山觉得那身影似乎有些眼熟。
礼成后,新娘新郎挨桌敬酒。
轮到李青山这一桌时,新娘微微抬起头,隔着珠帘看了他一眼。
就这一眼,让李青山如遭雷击!
那新娘的眉眼,竟像极了他半个月前救下的那只白毛狐狸!
只是此刻的她,已是绝色佳人,明眸皓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