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
那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谷里日夜回荡着镐头敲击岩石的声音、监工的鞭响和痛苦的呻吟。
累死的、病死的、被打死的,尸体就被随意扔在谷底的乱石坑里,草草掩埋,甚至曝尸荒野。
后来,不知是生了内讧,还是遭遇了仇家围剿,亦或是山神震怒(老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那伙人一夜之间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只留下空荡荡的营寨废墟,谷底那些累累白骨,和这段血腥而屈辱的记忆。
战乱平息后,有附近的山民现了谷里的惨状,于心不忍,又怕那些惨死的冤魂怨气不散,出来作祟,便合力从山上弄来那块最大的石头,立在谷口。
他们本想刻上些字,记录这场惨剧,度亡魂。
但当时局势依旧微妙,谁也不敢留下明确的把柄,招惹是非。
最后,一位同行的、懂些风水的老先生叹了口气,说:“既然不能言,那就让它沉默吧。
这无字之碑,胜似有字。
它立在这里,就是见证。
过往的山风会诵读,飘落的雪花会覆盖,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自会感受到那份沉重。
这,或许就是天意。”
于是,这块无字碑,就这么立了起来。
它镇压着谷内的冲天怨气,也提醒着后人,这里曾生过怎样的悲剧。
久而久之,“哑巴谷”
和的名字,就这么传了下来,成了屯子里一个心照不宣的禁忌。
韩太公讲完,屋里一片寂静,只有油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后生们听得脊背凉,他们终于明白了,那无字碑为何透着那样的孤寂与冰冷,那哑巴谷为何连鸟兽都不愿靠近。
那不是精怪作祟,那是数十、甚至上百条被奴役、被虐杀的生命,凝聚而成的、无法消散的集体怨念!
那无字碑,就是它们的坟墓,它们的丰碑,也是它们的枷锁!
自那以后,屯子里的人对哑巴谷和无字碑,敬畏更深了一层。
那不是对鬼神的恐惧,而是对一段沉重历史、对无数无名受难者的悲悯与敬畏。
偶尔有那不懂事的外乡人或孩子想进去探险,都会被屯里人严厉喝止。
他们会指着那无字碑,语气沉重地说:“别进去,那里面……睡着很多回不了家的人。”
那无字碑,依旧沉默地立在哑巴谷口,历经风雨,岿然不动。
它上面没有文字,却仿佛写满了那个时代所有的苦难与不公。
它提醒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脚下这片看似宁静的黑土地,也曾浸透鲜血,埋葬着无数沉默的亡魂。
对历史的铭记,有时不需要碑文,只需要一代代人,将那无声的叹息,接力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