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拿起了一把姜木匠最心爱、也是最好用的一把刨子。
那刨子木身油亮,刀刃锋利,是姜木匠师父传下来的。
那“矮小人”
拿着刨子,左看右看,然后……竟然把它揣进了怀里,转身就要往外走!
偷东西!
?姜木匠血气上涌,差点就要喊出来。
这可是他师父的遗物!
但他还是死死忍住了,因为他看到那“矮小人”
脸上似乎没有任何偷窃成功的得意,反而带着一种……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考较和审视的表情,在转身的瞬间,还飞快地瞥了一眼他藏身的里屋门缝。
电光火石间,姜守仁好像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简单的偷窃,这是一场“考试”
!
考验他在面对自己最珍视之物被“窃”
时,会作何反应。
是暴怒冲出去撕破脸?还是……
姜木匠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让那“矮小人”
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非但没有冲出去,反而轻轻退后两步,故意弄出点穿鞋的声响,然后才假装刚睡醒的样子,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走了出去。
那“矮小人”
显然没料到他会出来,动作一僵,怀里的刨子差点掉在地上。
姜木匠装作才看见它的样子,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又变成一种温和的、带着点疑惑的表情,他指了指“矮小人”
怀里的刨子,用平常聊天的口气说道:“哦,你是看上这把老刨子了?这刨子啊,跟着我有些年头了,用着是顺手。
你要是真喜欢……嗯,拿去用用也行,就是……用完了记得还我,这是我师父留下的念想。”
他的语气里没有一丝一毫的责备和愤怒,只有平和与一丝不舍,仿佛只是在跟一个借东西的邻居说话。
那“矮小人”
彻底愣住了,它那双原本带着审视光芒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动容。
它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刨子,又抬头看了看姜守仁那真诚而平和的脸,沉默了片刻。
然后,它慢慢地将刨子从怀里拿出来,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放回了工具箱里原来的位置,摆放得比姜木匠自己放的还要端正。
做完这一切,它对着姜守仁,像人一样,恭恭敬敬地作了一个揖。
没有说话,但眼神里的意味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是一种自内心的敬重。
随后,它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变淡,最终消失不见,仿佛融入了空气中。
第二天一早,姜木匠现,灶膛边那只养伤的黄皮子也不见了,只在干草堆上,留下了几根金黄色的毛,和一个散着淡淡清香的、不知名的野果。
自那以后,姜家的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加顺遂了。
姜木匠的手艺好像更精进了,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
他家儿子读书也突然开了窍,成绩节节攀升。
更奇的是,有一次姜木匠在山里遇到狼,眼看危险,不知从哪儿窜出一道黄影,惊走了狼群。
屯子里的人都说,姜守仁这是得了“黄仙”
的报答了。
但姜守仁自己心里清楚,那晚他通过的,是一场关乎心性的“考场”
。
黄仙考验的不是他的胆量,也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骨子里的善良、宽厚和那份即使在面对“不公”
与“损失”
时,依然能保持的平和与底线。
这的故事,也悄悄在屯子里流传开来。
它告诉人们,与这些山野精灵打交道,有时候不在于你供奉了多少,而在于你本心如何。
你的品格,你的心性,在那些冥冥之中的“注视”
下,无所遁形。
真正的善报,往往源于不经意的善举和关键时刻坚守的本心。
这或许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深刻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