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洛夫特虽然没有明说,但指向非常明确——那个庞大的、令人敬畏又不安的红色巨人。
瑞典虽然与汉斯眉来眼去,但内心深处,对于近在咫尺、扩张势头迅猛的毛熊,抱有更深的戒心和恐惧。
特使看了一眼张弛,意味深长地说道:
“相比之下,南洋虽然与白鹰关系密切,但地理上远离欧洲的是非之地。
或许……在未来的某些时刻,我们这些并非处于风暴最前沿的国家,反而能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回旋空间,为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做出独特贡献。”
哈格洛夫特的这番话,既是试探,也隐含着寻求潜在理解与支持的意味。
张弛听懂了其中的潜台词。
他微微一笑,举杯示意:
“南洋热爱和平,致力于自身的展与地区的稳定。
我们愿意与所有秉持善意、尊重主权的国家交朋友,包括瑞典。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互利共赢的合作,永远是国与国之间最坚实的桥梁。”
他没有明确选边站队,但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态度,这恰恰是瑞典目前最需要的。
实际上,两人都不准备参与到即将展开的红蓝大战中去。
之后,双方约定将立即组建专门的工作组,就“工业技术合作换取长期稳定原材料供应”
的一揽子协议进行详细磋商。
送走哈格洛夫特使后,张弛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勃固港的繁忙景象。
与瑞典的这场谈判,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贸易。
它标志着南洋正以资源为杠杆,巧妙地撬动国际先进工业技术的大门,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加。
同时,成功将农产品纳入出口战略,缓解了国内潜在的经济社会风险。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瑞典这样的中立但工业强大的国家建立特殊合作关系,南洋在国际棋局上,又落下了一招妙棋,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回旋空间和话语权。
这远比放任商人和农场主们直接低价卖掉资源,要高明得多。
-----
45年4月12日,平地一声雷,一则消息迅传遍全球。
白鹰合众国那位以迷人微笑、乐观精神和钢铁意志带领国家走出大萧条、并即将赢得世界大战胜利的伟人——罗大统领,因病与世长辞。
白鹰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带领他们走过最艰难岁月的舵手却突然撒手人寰。
在特区,气氛庄严肃穆中又带着点慌乱。
舵手走了,合众国该何去何从?
很快,此前一直处于政治舞台相对边缘位置的副统领楚门,在最高法院席大法官、内阁成员及国会议员的见证下,神情肃穆地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就任白鹰合众国第33任大统领。
他的脸上写满了沉重与突然被推上世界权力之巅的压力。
台下观礼的嘉宾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冷峻、有着典型斯拉夫面部特征的白人男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姿态沉稳,眼神锐利,与周围或悲戚、或凝重、或各怀心思的氛围似乎有些微妙的疏离。
他便是近年来在德州石油和军工领域迅崛起的“新世纪财团”
掌门人——伊万·叶戈若夫。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神秘的、仿佛凭空出现的商业大亨,其真实身份是南洋大统领张弛通过系统兑换出的高级合成人,是张弛布局全球、特别是渗透白鹰权力核心的“白手套”
。
叶戈若夫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执行力以及张弛提供的前信息和财力,在德州乃至全白鹰的能源和军工圈内混得风生水起。
而他最重要的一笔政治投资,便是早早地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副统领哈里·楚门。
在各方势力妥协下坐上副统领位置的楚门,此前权力有限,关注度也不高。
但叶戈若夫,或者说他背后的张弛却以其越时代的眼光,看到了罗大统领健康恶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