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成熟,逆向难度相对可控。”
得益于五九的重量,这台v型12缸水冷柴油机只需输出52o马力,就可以稳定驱动这台中型坦克。
相比于虎式那台功率7oo马力的迈巴赫12缸动机,它可就好仿制多了。
“最后,是它的整体设计理念。
紧凑、均衡、可靠、易于生产和维护。
其扭杆悬挂系统成熟可靠,仿制难度低于1号样品的先进悬挂。
更重要的是——”
经常和张弛交流的魏博士眼中闪烁着光芒:“它的设计留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无论是未来换装更大功率的动机、升级传动(半自动自动变箱)、还是增强您说的那种装甲(复合间隙)、还是提升火控(夜视仪、热成像、双稳),都有清晰的升级路径。
它不是一个终极形态,而是一个完美的和平台。”
张弛的嘴角咧开,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受的笑容。
怎么你魏国栋也一副想把五九改到abcdefg,用个1oo年不罢休的样子?
魏博士显然并不知道‘改到字母表都不够用,改到亲妈都不认识’这个梗,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道:
“因此,我们建议,集中我中心至少7o的顶尖力量,优先攻坚t59a的三大核心子系统仿制与国产化。
第一、1oo毫米线膛坦克炮及配套弹药(穿甲弹、破甲弹、榴弹)。
第二、v型12缸液冷柴油动机。
极其配套的机械传动系统(变箱、转向机构、侧减器)。
第三、同步研究其车体结构、悬挂系统、铸造炮塔工艺,争取在仿制核心的基础上,实现车体的自主设计与制造。”
至于火控、电台等辅助系统,魏博士没说,但他清楚,南洋无线电六厂和九厂的实力早已冠绝全球,肯定能解决他的需求。
张弛听着魏博士条理清晰、充满信心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这正是他所期待的答案。
五九系列及其技术路线,在另一个时空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尤其适合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需求迫切的南洋。
“很好。”
张弛赞许道,“魏博士的规划,深得我心。
就按这个方向,集中力量,优先突破。
资金、资源、人员,全力保障。
但我要看到时间表,动机的样机什么时候能上台架?炮管什么时候能拉出第一根合格的?变箱什么时候能承受住全功率输出的考验?”
“是!
大统领!
保证完成任务!”
魏博士和所有研究员挺直腰板,齐声应诺。
能亲手参与打造南洋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这是何等的荣耀与责任!
有越时代的样车参考,有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他们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