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唐堡”发现金沙的奏报,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在长安炸开了锅。市井坊间,茶楼酒肆,所有人都在热议着那遥远东海彼岸的“金山”。那星星点点的金沙,在人们口耳相传中,迅速变成了流淌着黄金的河流,铺满宝石的山谷。先前对拓殖还持观望态度的世家大族、豪商巨贾,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涌向市舶司,打听下一次官方拓殖船队的出发时间,或是急切地询问《新唐洲拓殖暂行条例》的细节,希望能尽快组织私人的船队前往。
一股比之前更加狂热的“淘金热”席卷了大唐,尤其是沿海州县。船匠的工钱翻了几番,罗盘、海图的价格水涨船高,连带着粮草、兵器、乃至用于与土着交易的廉价玻璃珠和丝绸库存都被抢购一空。无数做着黄金梦的普通人,变卖田产,告别亲人,毅然决然地登上即将远航的船只。
朝堂之上,李琰拿着陈永昌请求向内陆探索的奏报,几乎没有犹豫。“准!”他朱笔一挥,“着令陈永昌为‘新唐洲宣抚使’,全权负责望唐堡及后续据点事宜。命将作监、军器监,优先调配工匠、矿师及探矿器具,随下一批增援船队出发。告诉陈永昌,稳扎稳打,以点带面,朕要的,不仅是黄金,更是那片广袤的土地!”
帝国的资源,更加明显地向东方倾斜。五艘新下水的“扶桑级”改进型海船,以及数十艘大小不等的辅助船只,组成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支拓殖舰队,满载着超过三千名拓荒者、工匠、士兵以及海量的物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吉日,浩浩荡荡驶离了广州港,目标直指那片充满机遇与危险的“新唐洲”。黄金的诱惑,驱动着帝国如同一头永不餍足的巨兽,将触角坚定地伸向未知的大陆。
李琰在紫宸殿批阅奏章时,也看到了索菲娅那封恭贺胜利、关切他身体的短笺。他嘴角微微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这位拂林女官的小心思,他如何看不穿?他并未回复,却在对拂林事务的批示中,特意加了一句:“索菲娅女官于两国沟通,尚属勤勉,可允其阅览部分非涉密之文籍,以广见闻。”
这看似随意的恩典,对于身处四方馆、心思敏感的索菲娅而言,却不啻为一种莫大的鼓励和信号。她欣喜若狂,更加确信自己“文化融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她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系统地整理、翻译那些她带来的,以及通过狄奥多西等人不断从拂林送来的古希腊罗马典籍,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从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箴言到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她发誓要在大唐的知识殿堂中,为拂林文明争得一席之地。
而她的那封建议信,也历经波折,送到了安苏娜女王手中。正处于内外交困、对前途充满迷茫的女王,反复阅读着索菲娅的信件。尤其是那句“让我们能在未来的大唐帝国内,占据一个文化传承者的重要位置”,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照亮了她几乎绝望的心。与其在军事和政治上被彻底消化,不如主动展示自身文明的价值,或许真能赢得一丝尊重和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
她召见了狄奥多西和利奥。“索菲娅的建议,或许是我们在绝境中唯一的出路。”女王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有一丝决断,“我们要将祖先最辉煌的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那位东方皇帝。利奥,你亲自负责,挑选最博学的学者,整理、誊抄、翻译我们最珍贵的典籍。狄奥多西,你以答谢大唐援助、加深文化交流为名,准备一份隆重的国礼,并……”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从皇室旁支中,挑选一位容貌秀丽、聪慧机敏的少女,封为公主,作为……作为朕的特使,随你一同前往长安,向大唐皇帝陛下,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与……归属之心。”
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隐晦的、带着屈辱与期盼的“献礼”。安苏娜女王,这位骄傲的罗马继承者,为了文明的存续,终于迈出了这最为艰难的一步。
东宫,凝香殿内暖香浮动。
拉什米卡如今已是东宫实际上的女主人,连太子妃王氏也不得不暂避其锋。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影响太子身边的属官,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