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从部落中精选了五千匹上等的突厥战马,并派遣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牧人和驯马师组成的队伍,由阿史那云的亲弟弟率领,浩浩荡荡地前往安西都护府交付。
这批雄骏的突厥马的到来,极大地补充了唐军骑兵的坐骑消耗,尤其是其耐粗饲、擅长途奔袭的特点,深受前线将领的欢迎。郭昕特意上表,感谢陛下和云妃娘娘的厚赐,盛赞突厥战马之精良。
消息传回,阿史那云得意极了,如同打了胜仗的小公鸡,特意跑到上官婉儿那里“不经意”地提起此事,眉梢眼角都是藏不住的炫耀。
上官婉儿只是温柔一笑,真诚地赞道:“妹妹真是陛下的贤内助,此批战马于前线将士实乃雪中送炭,陛下知晓,定然心喜。”她的话熨帖得体,让阿史那云更加开心。
然而,私下里,上官婉儿却提醒李琰:“陛下,突厥此次献马,虽出于云妃之情,亦显其恭顺。然突厥部众,散居漠北,实力犹存。此番轻易得马五千,恐使其骄矜。当厚赏来使,嘉奖突厥可汗,但同时亦需令安西都护府加强对新附突厥部落的管控,以防其坐大。”
李琰深以为然,立刻下旨,重赏阿史那云的弟弟及突厥来使,赐予突厥可汗大量丝绸金银,同时密令安西都护府,将这批突厥战马分散编入各军,不得单独成军,并对献马部落周边的草场划分和贸易进行更细致的规划安排,既示恩宠,又加防范。阿史那云只看到表面的风光,却不知背后早已布下了缰绳。
波斯,尼沙普尔。那个心怀异志的旧贵族法罗赫扎德,终于撞到了枪口上。
他自以为手段高明,暗中串联了几个对大唐土地政策不满的小贵族,试图拖延甚至抵制土地清查,并偷偷将一部分本该上交的税收中饱私囊。然而,他的一举一动,早已被皇城司的密探和扎兰德留下的忠心部下监视着。
主持政务的大唐首席文官在收到确凿证据后,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选择了一个公开场合——一次由莎赫尔娜兹公主主持的贵族议事会。
会议上,当法罗赫扎德再次倚老卖老,拐弯抹角地抱怨政策时,那位大唐文官突然发难,当场出示了他贪墨税款、煽动对抗的确凿证据!言辞犀利,逻辑严密,不容辩驳。
会场顿时一片死寂。所有贵族都惊呆了,目光聚焦在脸色瞬间惨白的法罗赫扎德身上。
莎赫尔娜兹公主事先得到了文官的密报和支持,此刻虽然内心有些紧张,但还是深吸一口气,按照事先商议好的,站起身来,面罩寒霜,用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斥责道:“法罗赫扎德!陛下天恩,念你旧族,予以优待,你竟敢欺上瞒下,贪墨公款,煽动是非,破坏波斯复兴大业!岂能饶恕!”
她当即下令,剥夺法罗赫扎德的一切爵位和职务,查抄其部分家产充公,并未赶尽杀绝,并将其软禁于府中反省。其同党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这一举动雷霆万钧,震慑了所有心怀不轨的波斯贵族。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位年轻的公主展现出如此强硬和决断的一面,也看清了大唐官员支持公主的坚定态度和掌握情报的能力。此后,政令推行顺畅了许多。
事后,莎赫尔娜兹私下向那位大唐文官表示感谢,并坦言自己当时很紧张。文官恭敬地回答:“公主殿下成长迅速,陛下得知,必定欣慰。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殿下今日所为,方显王者之气。”
莎赫尔娜兹若有所思,她开始真正明白,权力不仅仅来自于恩赐,更来自于敢于使用和掌控它的能力与决心。
巴格达的围困又持续了一个月。城内终于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一群饥饿绝望的士兵和市民,在一些暗中已与唐军联络的低级军官带领下,发动了暴乱。他们冲击了粮仓,又与忠于哈里发的卫队发生冲突,混乱迅速蔓延。
穆塔瓦基勒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穿着整洁的哈里发袍服,在最后几十名绝对忠诚的古拉姆卫兵保护下,试图前往大清真寺做最后的祈祷。然而,暴乱的人群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们包围了皇宫卫队,高喊着“要面包”、“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