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如其来的叛乱,瞬间搅动了整个河中乃至西域的局势!扎伊德被迫撤军,拓折城之围不攻自破!大食呼罗珊总督府自顾不暇,短期内根本无力再对石国用兵!而波斯复国势力的崛起,对于正在积极拉拢河中诸国、对抗大食的大唐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同样,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纳斯尔,是坚定的反大食盟友?还是另一个潜在的枭雄?
“高仙芝作何反应?”李琰追问。
“高将军已停止加固营垒,命赵都尉率部分兵力协助石国修复拓折城防,安抚民众。高将军本人则亲率五千精骑,尾随扎伊德大军西进!高将军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当伺机而动,或可助叛军一臂之力,痛打落水狗!或可…相机收取河中!’大军已开拔三日!”
“好个高仙芝!果然胆大包天!”李琰忍不住赞了一声,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高仙芝此举,风险与机遇并存!深入河中腹地,介入大食与波斯叛军的混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甚至破坏大唐与河中诸国刚刚建立的脆弱联盟。尤其是那个态度不明的康国!
“婉儿,拟旨!”李琰当机立断,“八百里加急,追送高仙芝!”
“其一,准其相机行事,但务必谨慎!首要目标,削弱大食在河中之统治根基,支持一切反抗大食之力量,尤其是波斯遗民!但绝不可轻易陷入攻城略地之泥潭,亦不可与河中本地势力轻启战端!”
“其二,命其立刻派遣得力人手,设法秘密联络叛军首领纳斯尔!传达朕之善意:大唐愿助其反抗大食暴政!若其愿奉大唐为宗主,接受册封,共抗大食,则大唐可提供军械、粮秣乃至有限兵力支援!”
“其三,命赵骁稳住石国,加强与康拂耽延之联系!同时,利用查拉维公主之渠道,密切注意康国境内动向!若康国王族有意摆脱大食,或可暗中接触,许以重利!”
“其四,传旨安西都护府,立刻再抽调一万精兵,陈兵碎叶城!做出随时西进之态势!给大食人…也给河中那些墙头草,再加一把火!”
李琰的旨意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既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狠狠打击大食,又要避免大唐过早陷入全面战争,更要防止波斯叛军或康国坐大,脱离掌控。他要做那个掌控全局的渔翁!
倭国·平城京·藤原不比等宅邸
夜色深沉。藤原不比等的书房内却灯火通明。遣唐副使吉备真备正襟危坐,向藤原不比等和几位藤原氏核心重臣详细汇报着遣唐使团带回的情报,尤其是关于大唐军力、朝堂动向以及…那些“留学生”的安置。
“…大唐皇帝李琰,雄才大略,手段酷烈远超其父。其登基后,先平史氏叛乱,再慑渤海、倭国,如今又剑指西域大食…其志恐不在小!”吉备真备语气沉重,“麟德殿所见龙鳞铁卫,绝非虚言!其甲胄之精良,士卒之悍勇,非我倭国武士所能敌!贸然与之冲突,恐招致白江口之祸重演!”
藤原不比等白发苍苍,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缓缓道:“清河信中亦言,李琰深不可测。其对我倭国,表面安抚,实则戒心深重。此次派来的‘留学生’,名为学习百工海务,其中必有精通刺探之辈!道镜和尚那边,对此有何反应?”
一名藤原氏家臣低声道:“道镜和尚极为不满,称此乃大唐对我神国之窥探。他暗中指使其控制的僧兵和部分地方豪族,对安置‘留学生’的寺院和工坊多加刁难,甚至散布谣言,称留学生为‘唐谍’,意图窃取我国神器,污秽神国净土!”
“愚蠢!”藤原不比等冷哼一声,“道镜目光短浅!此等行径,非但不能阻挠唐人,反而授人以柄!若被唐使察觉上报,岂非坐实我倭国‘心怀二意’?李琰正愁找不到借口敲打我倭国!”
“那…家主的意思是?”另一家臣问道。
“以礼相待!”藤原不比等斩钉截铁,“传令下去,所有接待唐国留学生的寺院、官署、工坊,务必殷勤周到!他们要学什么,只要不涉及神社核心秘法、不窥探军事重地,皆可满足!甚至…可以主动展示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同时,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他们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