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上。
他另外的准备是袁绍,一旦袁术能够拖住董仲颖,那么袁绍就会出兵,巴蜀的刘焉、荆州的刘表和周瑜都会响应他的号召,天下将再一次讨伐董卓。
只不过袁术这个废物太快妥协了,导致了袁绍没有机会发动他的进攻,他的先锋颜良这时候已经离白马二十里地了。
袁绍退缩了,自然其他人也退缩了,没有袁绍的存在,那些人就算真的联合在一起也不一定是董仲颖的对手。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董仲颖一样能够抵受住诱惑的,比如说刘焉,不知道他天生迟缓获得消息比较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并没有退军,反而和驻守汉中的阎圃打了起来。
现在的阎圃可不是张鲁时期的那个用着五斗米教鬼卒的阎圃了,他现在的手下可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装备比以前好的太多了,在击退了刘焉的攻击之后,他发现现在是一个好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攻伐蜀地。
现在董仲颖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随着众人讨伐袁术的落幕,整个关东群雄基本没有了战斗力,仅仅剩下的袁绍也只需要防备他就可以了。
董仲颖的军队虽然疲惫,但是防御住袁绍却是没有问题的。
在阎圃的计划之中,入蜀并不需要动用洛阳的人马,只需要派遣一名上将军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举措。
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这一次董仲颖完全有借口和有理由。
这一次是刘焉先动手的,而且进攻的规模也非常大,绝对不是手下人擅自行动,这就给了董仲颖反击的借口。
更何况,刘焉还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囚禁了张鲁在蜀地传教的人。虽然张鲁现在在董仲颖的麾下没有什么权力,但是作为一个“宗教人士”,他的地位并不低,这也是董仲颖起兵讨伐刘焉的一个很好的借口。
另外,阎圃从其他人口中获知,刘焉可能身体不太好了,所以才有了这一次这么积极的征伐董仲颖的行动,而这绝对是入蜀的一个最好的契机。
于是,阎圃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给了董仲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刘焉虽有精甲十数万,吾临高守要,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故汉中所以安稳。
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
吾闻明公用兵如神,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