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危若累卵,倾覆灭亡近在咫尺。
是陈望。
万里转战,平七十二营,荡南国叛军,北逐建奴克复北国,还于旧都,一雪中国数十年以来之耻辱。
是陈望。
带着他们。
真正的做到了这个世间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成的事迹。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今的陈望。
虽然在名义仍然只不过是小小的侯爵。
但是谁不知晓
掌握着如今天下最大权势的人,到底是谁
若是没有陈望。
那关外凛冽的清凤,早就已经横扫了整个九州。
日月黯淡无光,怎么可能还能照耀整个整个寰宇
正是因为陈望,手扶着日月,才使得日月的光芒仍旧能够存在。
陈望的目光向左,看向坐在右侧的左良玉。
左良玉感受到陈望的目光投来,他没有任何的迟疑,低垂的头颅再度往下。
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向着曾经后辈低头的不甘。
军中。
尚武!
强者为先。
这是军中的铁律。
左良玉知晓自己之所以能够坐在右首的原因。
这是陈望给予他的明示。
听命遵从,敢战拼命,便可平步青云。
青州的大战,都被陈望看在了眼里。
他在青州之战中,不再如同以往那般,稍挫既退,保全实力,而是真正实打实的,拼尽了全力。
亲信家丁三千骑,战死了一千三百人。
三将战死,左良玉自己甚至也在战阵之中身被多创。
陈望目视着左良玉,语气温和。
“青州之战,我已知晓,各镇功绩我已命人记录在册,不日便会上陈往南,必不使烈士存怨,三军失心。”
“李万庆、马士秀、杜应金三人,本侯已经亲奏陛下,追封爵位,恩荫后人。”
十数年来的戎马浮沉如走马灯掠过,此刻化作酸楚的热流涌上了左良玉的眼眶。
左良玉双手紧扣着膝盖,他的思绪飘摇。
作为明将,他听命朝廷,一路南征北战,险死生还。
底下的儿郎们,跟着他出生入死。
但是最终得到的是什么。
得到的朝廷的斥责,得到的是文官的鄙夷,得到的是一道又一道调兵的命令。
兵部苛责斩获首级,将他们拼死换来的战功无限的压低。
户部吝啬军饷粮草,让他们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甚至连用命换来的抚恤都要克扣。
甚至连战死沙场,还要治下一个兵败之罪,连累家眷。
他永远记得罗喉战败后,近万将士的抚恤银被克扣得只剩二千两,连给每人备上一口薄棺都不够。
这样的朝廷,凭什么要让他们为之拼命
但是现在,终于不同了。
扬州之战后,所有的抚恤,所有的奖赏,都是由军法官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的发放。
他们卖命的钱,终于能够拿到了手中……
只是……
那些在多年以来枉死的军兵们……
“今日我等克复北国,驱逐建奴,收拾河山,一雪前耻。”
陈望转过了目光,看向帐内的一众将校,凛声道。
“千秋功业,万世社稷,赖诸君之奋勇,得三军之敢死,而转危为安,使神州之地不复陆沉,使得崖山旧事重蹈覆辙。”
“牺牲不应该被遗忘,烈士也不应该被辜负。”
“此前于平剿、于勤王、于驰援关外、于北伐道路之上死难的军兵们,不应该就此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已命兵务司、情报司走访调查,遍寻各地,将其记录在册,不日必于各地立碑建祠。”
“千秋万岁,香火永续……”
中军帐内,一众将校皆是抬头而起,目视着陈望。
扬州之后,靖南军便在扬州城外设下了英烈祠,将战死者的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