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铳、三眼铳等可以连发的火铳对着敌方的甲板做一波饱和式的攻击。
而后隐藏在船舷和内舱的兵丁们,便趁机跳荡而去,将残存的敌人砍杀殆尽。
这个时期的欧洲航海技术已经开始领先,已经有了能够装载大量火炮的风帆战舰出现。
但是这个时期欧洲的海战,很多时候还是需要用接舷来决定胜负。
内河水师,这样的规模已经足以傲视群雄。
不过外洋……
八闽以郑氏为长城。东洋、南洋皆为郑芝龙所控。
郑芝龙麾下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是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无容置疑的强权。
印度洋的霸主是东印度公司,欧洲的舰队实力也不容小觑。
这个时期,欧洲在远东的势力还不行,但是郑芝龙的威胁却是近在咫尺。
郑芝龙能够以势相压,但是却肯定不愿意让出多少海贸的利益。
要想获取海贸的高额收益,在之后必然要与郑芝龙发生摩擦。
山东的外洋水师孱弱无比,早已废弛,根本借助不了多少的助力。
现在的山东还在朝廷的管控之中。
不过在外洋那边,陈望也已经可以逐步安插势力。
南直隶北部,临海的海州与东海中所,现在在陈望的管控之下。
这两处地名,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太熟悉。
但是在后世,这里的城市名基本上为人所熟知——连云港。
大笔的银钱砸下,海州的附近,已经修起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造船工厂。
主要的船工是陈望派人在澳门招募欧洲工匠。
外洋水师的选择,主力战舰陈望准备准备全部采用西式战舰,英国使用的从盖伦型改进风帆战列舰。
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
郑芝龙如今掌控外洋,靠的是多年底蕴,麾下的水兵,多是经年的海盗,战斗经验极为丰富。
完全去练一支新军,在短期之内……
准确来说,就算是全力营造外洋水师,大力发展水师新军,哪怕花费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彻底掌控外洋。
历史上清军进攻台湾时,不仅有着当初一部分投降而来的郑氏水师以及明廷水师的家底,而且当时郑成功已经亡故,郑明内部不稳,财政缺乏。
郑氏当时早已经没有当初郑芝龙所在之时的威势,实力大减。
但是饶是如此,也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才终于是整备完全,在郑成功之子郑经死后,郑明交困之际,由施琅带领水师击败了郑明,占据了台湾。
清军入关之时是1644年,而清军攻破台湾,却已经是1683年,康熙的二十二年。
中间相隔将近四十年。
陈望不相等那么长的时间,也等不了那么久的时间。
外洋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水兵经验不足,就招募欧洲的水兵,用来作为教官,甚至作为水兵。
毕竟中式硬帆和西式软帆的操控很多地方都有不同。
战舰数量不够,就大肆招募工匠,营造船厂。
澳门那边,多的是在刀口上舔血的欧洲雇佣兵。
明清之战时,就有欧洲雇佣兵的身影出现。
所以陈望计划的是,在海州,建立一支实力强劲的中外混合舰队,作为钳制郑芝龙在外洋的势力的重要一环。
在等到攻略南国之时,让郑芝龙投鼠忌器,尽可能的从郑芝龙的手中夺取更多的利益,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解决郑氏的影响,收取外洋之权。
江风陡急,吹起万千旗帜。
猎猎的响动声萦绕在襄阳城的码头之上,也将陈望散乱的思绪重新拉回了现实。
陈望定了定神,望向前方,他看到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一道是马远山的身影。
马远山站在下船的甲板之上,满脸的笑容,看到他的目光投来,当下双手抱拳,躬身行了一礼。
在马远山的身后,另外一道熟悉的身影,穿着一身的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