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再管理一下,永锋和日新,你们先拉秧吧。”
商量过后,青椒拉秧下架顺序也定了下来。
戚永锋和黄日新都想早点改种菜心,抢一下行情,这也没错,而且有很大机会能赶上。
但菜场也需要敖德良这样兜底型的小组长,能减少风险。
不过这茬青椒结束后,也会暂时进入过去式,未来一段时间,菜场还是会以菜心等叶菜生产为核心。
下午时,雨就彻底停了。
菜工也开始出工,盖了十几个小时的薄膜率先揭开,露出青翠的叶片。
采收时间也定了下来,明天早上,也就是5月30日采收入库预冷,下午装箱发货,晚上就能抵达市场,即使发港澳,也能在24小时内到货。
在这之后,只要天气合适,每一天都有采收任务。
有冷库菜再多也不慌,也不用太担心下雨会影响供货,稳定性便再提高了一个档次。
就像昨天提前入库的1230箱青椒,完美弥补了今天不宜采摘的情况,稳定了供货,品质也保存得一流。
当天晚上,因为只外请了一辆车,五十铃得帮忙拉货,陈家志便只能一同早点去市场。
一场雨过后,市场周边道路上的货车数量都少了。
排队进场的车也少。
63号档的两辆车顺利过磅入场,市场里也略显空荡,菜少了许多,有些档口今天更是不见人,
就别说菜了。
63号档今天一共来了763箱青甜椒,大约11.45吨。
然而,整个市场都没多少菜,当63号档的两车青椒入场后,就有人跟在路边大声询问。
“车上装的什麽菜?”
“青甜椒,没淋过雨,在冷库预冷过,每箱净重30斤,75元/箱。”
慢慢的,就吸引了更多人,
陈家志和李秀透过车窗,不停的重复报价,说得口乾舌燥,等到档口时,就跟来了一拨客流。
李才今天也回了档口,但也没空多寒暄,从两辆车停下后,就进入了繁忙的战斗环节。
小桌子前挤满了报单的人,一辆辆货车或者三轮车也在靠近。
何强等人爬上了车厢,等确认了订单后,就开始搬运,大家配合默契,行动迅速,很快一辆又一辆车就装满离去。
卖得火热,人也累得火热。
过了一会儿,陈正旭也来了,匆匆留下了单子,陈家志一看,好家夥,光甜椒就要了1300斤,
菜心丶芥兰和芥菜也各有几百斤。
显然,经过昨天的奋战,马上又要到端午,靠谱鲜生也爆单了!
“李才,你去帮正旭,这里交给我来,李秀也去吧,帮着接一下电话,这里交给我和薛军可以。”
“好。”
两人也没墨迹,姐弟俩乾脆去了配送中心。
陈家志便坐在了椅子上,一边写单收钱,一边与客户寒暄交流,按江湖规矩,来者都好烟伺候一根,手里的钞票也是一把一把的往包里放,
“陈老板,今天有菜心没?”
“有!”陈家志抬头看去,是老吴,“今天来的挺早啊,原来那个基地的菜心没有冷库,收菜时间比较晚,要晚点才到。”
东乡菜场一直有小拱棚盖着,青菜没淋过雨,下午雨又停了,自然能持续收菜。
这三四个月,东乡菜场虽说没赶上什麽行情,但确实很稳。
菜心基本一天没断过,芥兰和芥菜也每隔半个月就会有菜上市,在持续性这块做得最好。
63号档开业以来,主要就靠稀缺的荷兰豆和青椒拉高人气。
青菜量不大,但一直有,也源源不断地吸引了一批拿青菜的客户。
老吴只是其中的老客户。
接了陈家志的烟后,老吴也没走,就站在外围打量着宽的档口,拥挤的人流,码得整整齐齐的泡沫箱,以及桌子前忙着收钱的身影一路走来,他不仅被当初的小菜农超过了,还远远甩在了身后。
庆幸的是两人还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