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小说网 www.80xs.cc,三舂争及初舂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仲四见了面,两下印证所见所闻,事情就很明白了,方观承说番子已经撤走,是指在通州的两人而言,而仲四却误以为所有跟着曹雪芹下来的人,都已撤回。阴错阳差,使得冯大瑞变成自投罗网。

    “闲话少说,如今咱们得赶紧商量,怎么样把大瑞弄出来?”仲四问道:“芹二爷,你为什么不敢他们一起走吧?”

    “他们说‘连夜动身’我没法儿跟他们在一起走。”

    “不见得吧!”仲四深表怀疑“这案子有方老爷在里头调停,已经缓下来了,他们用不着这么巴结。再说,他们虽有海捕文书,抓到了人可得知会蓟州‘班房’,说不定还要‘过堂’。他们就想连夜动身也动不了了。”

    这番话在曹雪芹听来,真有大梦初醒之感“我上当了!姓赵的是顺口敷衍的一句话,我竟当真了。”他说:“照这样看,他们是落在我后面了。”

    “对了!照我看,大瑞是在蓟州班房羁押了一夜;至少也得晚你一天路程。”

    “这样,”曹雪芹说:“仲四哥,请你派个伙计,跟桐生一路往回走,去找他们。”

    “还不光是找。”

    仲四忽然忧形于面,眨着眼思索了好一回,径自离座,过了好一回才回来,接着听见好几匹马从西面马厩出发,蹄声杂沓,很快的远了。

    “我很担心。”仲四这时才有功夫对曹雪芹解释“大瑞是奉命行事,为了交情,没有办他该办的事,这在他们帮里是一行大罪,如今看他落在番子手里,怕他泄漏底细,更不能放心了。说不定会。”

    曹雪芹大吃一惊“仲四哥,”他很吃力得问:“你是说,他们帮里会在半路上下毒手灭口?”

    “谁知道呢?反正不能不妨。我已经派了五个人下去了。芹二爷,你留在通州无用,赶紧进京去见方老爷是正经。”

    曹雪芹不愿意走,考虑了一会,率直说道:“虽说你派了人下去保护了,我到底不大放心。总得有了确实消息,我进京去才有用。倘或已经出了意外,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仲四无奈,只好同意,但率直的表示,请曹雪芹回家等候消息,因为他还有好些事要办,无法相陪。曹雪芹点点头起身,一路上深悔自己处事不透周到,倘或出了意外,实在对不起冯大瑞,而且绣春的消息,也可能永远如石沉大海了。为此,他的心情极坏,回家进门,遇见何谨相询,他只答了一句:“你去问桐生。”随即便倒在炕上,由于赶路辛劳,不知不觉地睡了去;醒来时,只见孤灯如豆,但堂屋有很亮的光线,自板壁缝中透进来,还有人在小声谈话,细听知是何谨和桐生。

    于是他掀开身上不知是谁替他盖上的波斯毯子,起身开了房门,只见何谨坐在下首一张椅子上喝酒,站在门口的桐声迎了上来说:“起来了!”

    “这会儿什么时候?”

    “起更了。”何谨也站起身来“给你煮的野鸭子粥,这会儿就吃,还是呆一会儿?”

    不提粥还罢,一提起来,曹雪芹肚子里“咕噜噜”一阵响“现在就吃好了。”他拿起为他预备着的茶,已经凉透了,用来漱一漱口,向何谨问道:“仲四那里有人来过没有?”

    “有。”

    “怎么说?”

    “冯镖头是落在你后面,让番子在蓟州衙门羁押了一夜。今儿歇在三河县。”

    听得这话,曹雪芹略略放心。等桐生开上饭来,他先吃了一碗野鸭粥,然后喝酒,心不在焉斯的,其实食而不知其味,只是在想冯大瑞的事。何谨已经听桐生细谈过此行始末,觉得曹雪芹以从速进京为妙,但看曹雪芹那幅颓丧的神情,跟他正面说理,未必见听。默默喝着酒,想到了一个鼓舞他的情绪的法子。

    “芹官,你在想冯镖头的事?”

    “嗯。”“我来替他拆个字,卜卜吉凶。”何谨说道:“芹官,你报个字来。”

    曹雪芹知道何谨会拆字,家中丫头老妈子掉了什么东西,常会去请教他;有时谈言微中,颇为神奇。不过,他从来没有要他拆过字,此时觉得这倒不失为破闷之计,于是点点头同意。

    “你坐过来。”等何谨端着他的酒杯,在方桌边打横坐了下来,曹雪芹随口报了一个字“口。”

    何谨用手指蘸着酒,把“口”字在桌面上写来下来,脱口说道;“不妙,是囹圄之象。一人入口,是个‘囚’字,牢狱之灾难免。”

    “要紧不要紧呢?”

    “有‘士’则‘吉’,你再救他就不要紧。不过不能进京。”

    “为什么?”

    “你看!”何谨将“口”字增添笔画,写成‘京’字,然后用很有决断的语气说:“一进京,难免斩头去足。”一面说,以免使劲往上一抹,又往下一抹,抹去上面的一点一画,下面的‘小’字,仍旧剩下一‘口。’由于他的动作神情,都很夸张,看来有点滑稽的感觉,因而曹雪芹就不觉得‘斩头去足’四字可惊,只开玩笑的说:“你说我能救他,又说他不能进京,他不进京,请问,我在这里有什么能耐救他?”

    “问得好!托庇有门。”何谨在‘口’字上加个‘门’字,变成‘问’。

    “‘问’!”曹雪芹有些困惑“问什么?”

    何谨先不做答,大大的喝了口酒,方始说道:“芹官阿芹官,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问’,不就是方问亭吗?”

    “啊!啊!”曹雪芹恍然大悟“可不是‘托庇有门’吗?”接下来沉思了一会,终于想通了“对!我明天就进京,把方问亭去搬请了来!”

    “这是正办!”何谨又说:“拆字全是触机,刚才如果不是你话里有那个‘问’字,我也行不到方问亭。只要把他搬了来,冯镖头就不要进了。”

    冯大瑞是得救了,绣春呢?曹雪芹说道:“老何,你给绣春也测一个字,看看她到底怎么了?”

    “好!报个字来!”

    曹雪芹想了一下说:“就是春字好了。“

    何谨喝着酒,沉吟了一会说:“这春字上边,有三个拆法。”三个拆法是‘一夫’、‘二大’、‘三人’,何谨蘸着酒写在桌面上,另外又写上一个未拆的‘日’字。“‘一夫’是指冯镖头,可是一夫一妇,只有两个人,不是‘三人’;所以应该是‘二大’。”

    “什么叫‘二大’?我不懂。”

    “‘二大’就是‘两头大’。”

    曹雪芹愣住了“老何,你这才叫匪夷所思。”他说:“你说绣春除了冯大瑞以外,另外还有个丈夫?”

    “应该是,不然不会是‘三人’。”何谨更进一步指出:“而且另外那个丈夫,冯镖头也知道的。倘非如此就不是‘两头大’了。”

    曹雪芹无法想象绣春何以会同时拥有两个丈夫;其实只是想推翻何谨的说法,因而问道:“那么,这‘一夫’呢?又作何解?”

    “我还没有想出来。”何谨回答得很轻松,说罢,陶然引杯。

    曹雪芹却没来由的有些紧张“这‘日’字呢?”他说:“你不能搁在那儿不理吧?”

    何谨笑了“当然有说法。”他说:“论字形,‘日’字四方,有欠圆满。”

    这使得曹雪芹更为不怡“还有呢?”他问:“还有什么说法?”

    “日者天也。在‘三人’之下,论方位是南,天南则地北,绣春人在北边。”

    “咱么那还能跟她见面不能?”

    “能。一定能。”何谨斩钉截铁的说:“相见有‘日’。”

    这下才让曹雪芹高兴了,回忆临别那夜的光景,还有件关心的事“他那时怀着震二爷的孩子,还让我取了名字,”他问:“不知道生的是男是女?”

    此言一出,何谨募得里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妙极。”

    “你吓我一跳!”曹雪芹笑道:“怎么回事?”

    “妙极!芹官,你看!”何谨指着‘一夫’两字说:“一个丈夫子,男的。”

    曹雪芹大乐“这得浮一大白。”他喝一大口酒说:“怪不得你说妙极!如果不是我这一问,你拿‘一夫’二字没有着落,就得把你的拆字摊拆了。”

    看曹雪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何谨稍稍有些不安“两头大”的说法,与一般的解释,男子娶两房妻室,并尊为嫡,无分大小的“两头大”不同,真是曹雪芹所说的“匪夷所思”如果将来证明,事情全非如此,一定会有个“老何测字”的笑话。望七之年,让桐生那般后生小子将他腾为笑柄,这件事不免难堪。

    于是他说:“芹官,你也别太认真,我不过触机而已,准不准,还很难说。好在看冯镖头的样子,一定知道绣春的下落,等他一放出来,真想如何,就都水落石出了。”

    “嗯,嗯!”曹雪芹恨恨得说:“那两个番子,实在可恶;当时正谈到要尽关头,突然之间闯了进来,把他的话打断了。天下杀风景的事,真无过于次。”

    “这——,”何谨笑道:“也算是好事多磨。”

    依照前一天商量好的办法,曹雪芹一大早便有何谨陪着,去看仲四。将前一天拆字的情形,以及曹雪芹打算进京去办请方观承的决定都告诉了他。

    “老何真高!”仲四翘着大拇指说:“‘不能进京’这一层,说得太好了!我都没有想到,差一点走错一步,变成满盘皆输。”

    “怎么呢?”曹雪芹也没有想到,仲四是如此重视“莫非真地会‘斩头去足’?”

    “虽不至于如此,麻烦可也一定不少!芹二爷你想,番子把人解进京,自然往他们衙门里一送,先下了监再说。‘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转。’何况是一个人?”

    “这样说,还真亏得拆这个字。”曹雪芹说:“我今天就进京。不过,大瑞要到了呢?仲四哥,你能不能把他们留了下来?”

    “当然。”仲四毫不迟疑地说:“怎么样也带把他们截住。”

    “她们”是指那两个番子在内,曹雪芹有些不大放心,追问着说:“仲四哥,这总有个盘算吧,如何是第一计,一计不成,又如何生出第二计?”

    “岂止二计?”仲四笑道:“有三十六计在那里,芹二爷,你请放心好了。”

    “我看,”何谨插嘴:“三十六计,这个是上计。”说着,他将食指与拇指搭成一个圆圈,扬了一下。彼此莫逆于心,都笑了起来。

    一进京城,曹雪芹连家都先不顾,径自到平郡王府求见方观承。

    “你回来了?”方观承执手慰劳:“辛苦,辛苦!”他又看了看身上说:“风尘满身,想来还没有回府?”

    “是。因为事情很要紧,我得先来跟方先生细陈一切。”曹雪芹说:“我跟冯大瑞见过了。”

    “喔。”方观承很兴奋的“在哪里?通州?”

    “不是。他事先到了通州,跟仲四见了面,知道我往东边去了,追到蓟州才见了面。”

    “他怎么说?”

    “他很感激方先生的好意,不过,他说这件事不是三言两语谈得完。幸好,他又表示,到头来一定会照方先生的意思办。”

    “那很好。一切包在我身上,你让他赶紧到京里来看我。”方观承迫不及待地问:“他现在人在哪里?”

    “昨天在三河县,今天到通州,”曹雪芹说:“方先生,我刚才的话还没有完,那天晚上在蓟州客栈里,正在谈着,来了两个人,就是盯着我下去的番子,把冯大瑞给逮住了。”

    “啊!”方观承皱着眉沉吟了好一会说:“这怪我不好!没有交代清楚,仲四误会了。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冯大瑞会去找你。”他换了副神色,安慰着曹雪芹说:“不要紧,一切有我。”

    “是。我也知道一切有方先生,不要紧。不过,大家有这么一个看法,那两名番子把人带进京来,自然先送布军统领衙门,一落了案,要把他弄出来,恐怕要费周章。”

    方观承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一想到了,却又别有顾虑,一落了案,自然要过堂,冯大瑞的口供如何,不得而知。看来他不会说实话,而不说实话,就会受刑;说实话呢,以纳亲的好事,一定会插手过问,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节外一生枝,真有点棘手——”

    “方先生,”这回是曹雪芹顾不得礼貌,打断了他的话“我看唯一的办法是,请方先生劳驾一趟,到通州亲自去料理。”

    “来不及了。三河县到京,一百里地,只怕这时候已经进城了。”

    “来得及。仲四会派人在通州把他们留下来。方先生明天下去都还来得及。”

    “喔,好,好!”方观承松了口气“这样,雪芹,你再辛苦一趟,明儿一早再去一趟通州;临走以前,咱们再见一次面,我有信,有话,请你带到通州。”

    “这会儿还不知道。不过,我想大概可以安排好,我就不必去了。”方观承又说:“本来我去一趟也很方便,只是这两天贵州有军报,苗子闹事,怕皇上临时会召见,我还不敢随便离京。”

    到家自然先到马夫人面前请安,少不得要谈此行的结果。在路上曹雪芹就跟何谨商量好了,不能说实话,但也要留下余地。要那样,冯大瑞洗清了身子出现,才不至于显得太突兀。于是先从拜年说起,谈了些通州几房本家的近况,等马夫人提到冯大瑞,他才从容不迫的作答。

    “人是回来了,不过跟仲四只匆匆见了一面,立刻转往山西,据说半个月就可以回来。我已经关照仲四,等他回来了,无论如何让他到京里来一趟,那时候,就什么都知道了。”

    “喔,”马夫人问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呢?”

    “赎罪回来的。”

    “绣春呢?有消息没有?”

    “不知道。”曹雪芹答说:“我问仲四,仲四说忘记问他了。”

    “看样子,他也未见得知道。”马夫人的神色,微显忧郁“这两天我常在想,云南那么远,绣春又怀着身子,还没有盘缠,怎么样能到得了哪里?再说,万里寻夫,是件光明正大的事,何必偷偷儿溜走?她果然由此打算,尽可以老实说,咱们也一定会帮她如愿。这种种都是情理上说不过去的事,我看凶多吉少,死了心吧!”

    说着,已隐隐闪现泪光,秋月便既劝道:“太太也别难过。绣春就算到不了云南,也一定有个安顿之处,他行事向来神出鬼没,谁也猜不透。”

    “好吧。你们不死心,就等着吧!”

    “我看,”曹雪芹将他心中一直在怀疑的看法,说了出来;“十之八九,又遁入空门了。”说到这里,想起何谨测得字,便有加了一句:“倘非如此,就是别嫁了。”

    “你说绣春另外嫁人了?”马夫人问。

    “我是这么猜。”

    “绣春争强好胜,会这么做吗?”

    “那也说不定。譬如。”

    曹雪芹作了几个绣春可能别嫁的假设,比较近情理的一个是,流落他乡,进退维谷,为好心人所拯救,迫于情势,也为了感激图报,委身于人。像这样的遭遇,虽无法证明一定会发生,可也难保必无。马夫人愿已想死心的,这是又有些将信将疑了。

    “绣春的事,你问过秋月了吗?”

    “是的。”杏香答说:“你临走以前,不是交待,让我问她吗?我是照你的话做的。”

    “她都告诉你了?”

    “都告诉我了。不但绣春的事,连冯大瑞的事,还有你到通州去干什么,也都跟我谈了。”杏香不免有怨言“你瞒得我好!你就不想想人家会替你着急?”

    曹雪芹没有想到,秋月会尽情揭露,不过这一来反倒使他如释重负,便既含着歉意地笑道:“我也是怕你着急,或者拦着我,你知道,这件事是拦不住的。”

    “我不会拦着。凡事只要跟我说明白,心里自然就踏实了。”杏香又问:“冯大瑞到底有消息没有?”

    “不但有消息,而且还见了面。”

    “还见了面!”杏香不由得枪着发问“这一下,绣春的消息也有了?”

    “唉!”曹雪芹像冯大瑞那样,先叹口气,接着又说“你把秋月去找来,我将给你们听。”

    “不用去找,回头她会来。她说了,要到我这儿来喝莲子粥。”杏香眼尖,向窗外指到:“那不是来了吗?”

    曹雪芹向窗外望去,只见一盏白绢花卉的宫灯,冉冉而来;那是秋月的标志,每回夜访,他都是持着这盏她心爱的宫灯来的。

    “太太睡了没有?”杏香迎出去问。

    “睡了。”

    “那可以多谈一会儿。”杏香接过秋月手中的宫灯,顺手交给丫头,同时吩咐“把煨着的莲子粥端出来。再蒸一笼鸡蛋糕。”

    这是意料到会谈得很晚,所以多备宵夜的点心。果然,曹雪芹从头细说,在秋月无一非感到意外,杏香就更不用说了。

    “偏就有那么巧的事!”谈到冯大瑞被捕,秋月也复怅恨不已“刚要谈绣春,番子就来抓人了!叫人牵肠挂肚,好难受。”

    “不过看样子,还健在人间。”杏香接口“我也好想见见这位绣春姑娘。”

    “要想见她,先得救冯大瑞。”秋月问道:“方老爷既然写了保票,他应该不要紧吧?”

    “大概不要紧。他的事回头再告诉你们;先谈绣春,有件很妙的事,老何替绣春拆了个字,说她是‘两头大’,除了冯大瑞,另外又嫁了个丈夫——”

    “这不对吧?”秋月插嘴“‘两头大’怎么能这么解释?”

    “也许”杏香别有看法“她另嫁的那个丈夫,本有原配,在他不就是‘两头大’?”

    “那一来就更乱了。”秋月摇着头说:“我不相信绣春会做这种窝囊事。”

    “我先不相信。后来老何越拆越玄,而且前面替冯大瑞拆得字很灵,我就不能不将信将疑了。”

    接下来,曹雪芹便细谈何谨拆那个“春”字的说法;秋月本来不信的,也像曹雪芹那样,不敢坚持无其事了。

    “也许绣春愿意委屈,就为的是生了儿子,得保全曹家的骨血。果真如此,咱们到得捉摸、捉摸,怎么好好儿访一访、搜一搜,就算花个一两吊银子,也值得。”

    “不光是花钱,还得有人、有工夫。”曹雪芹说:“除非太太准我,颇费个一两年辰光,‘天涯沿路访斯人’。”

    “我到想到一个人。”杏香说道:“可惜年纪大了。”

    “你是说老何?”秋月点点头“其实他年纪虽大,精神还很健旺,从南到北,从前跟老太爷、老爷走过好几趟,江湖上的事见多识广,到确是挺合适的一个人。”

    “而且,”杏香接口:“老何的花招挺多的,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得出来。”

    曹雪芹让她们一弹一唱,说的心思也活动了“也罢!”他说:“登冯大瑞放出来,问清楚了,再做道理。”

    “对了!”秋月催问道:“你还没有谈冯大瑞呢,他到底怎么样了。”

    “此刻在通州。方问亭会替他想法子。不过,他要我明儿再到通州去一趟。你们看,这要跟太太怎么说。”

    “不能再说上通州了。”杏香答说:“得另外撒个谎。”

    “有了,有个很好的说法。”

    原来曹雪芹有个在咸安宫官学的同窗名叫赫尼,他的长兄当过好几个阔差事,去年春天在东海关监督任上,被劾落职,挟资回旗,在西山造了一所别墅,颐养老父;这所别墅最近完工,其中亭台楼阁,尚待题名。赫尼之父一向很赏识曹雪芹,所以特命赫尼来请曹雪芹去品题。赫尼来时,正是曹雪芹去通州的第二天,如今正此题目可解。

    于是第二天一早,马夫人起床,秋月正服侍她梳洗时,曹雪芹已来问安了。“娘,”他说:“我今天想到西山去一趟,得两三天才能回来。”

    “去西山干吗?”

    “咦,”秋月接口:“太太忘记掉了?不是那位赫大爷,请芹二爷去品题他家的别墅吗?”

    “喔,我想起来了。”马夫人说:“他家也算是世交,你就去吧。不过,到底哪天回来,你得说个准日子,省得大家等你。”

    实在是慈母倚门之望,曹雪芹很想答一声:“明天就回来。”但不知再度通州之行,究竟要干些什么?时间无法预订,只能说的活动些。“不知道他家的别墅规模大小,要看多少时候才看得完?”曹雪芹说:“我总尽快赶回来就是。”

    “也不必说尽快不尽快的话。”秋月插嘴“太太既然要个准日子,你就索性从宽估计好了。”

    “那,”马夫人想起来了“来去三天大概够了。”

    “不要大概!”秋月代为安排“今天是二月初九,九、十、十一,一共三天。十一下午,请芹二爷务必赶回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