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拒绝”
两字让老板们听起来总是刺耳的。
何况不知道传话的人怎么在说。
颜龙这么说,也就这么动手做了。
他叫负责生产调度统计的组员小王,建起一条与生产实况齐头并进的数据线,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但数据必须正确到,那道工序少了一件产品,出了个不良品,都要当天知道。
有了数据线支撑,颜龙开始实行“零次品”
生产。
原先生产部门,为保证成品率和交货期,一万件产品会多投几百个进行生产。
”
零次品”
即一件不多地投产,成品数量保障措施有两个:一是质量检验员发现不能返工补救的不良品,立即报告现场经理。
二是数据线发现,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交割时产品件数产生短缺。
一旦上述情况发生,“快刀客”
出马。
“快刀客”
是颜龙叫现场管理叶萍挑选出来的,一位生产技术全面又具责任感的中年男子。
他负责按叶萍下达的生产指令,从取料开始,利用工人下班,或休息日的空工位进行加工,几道十几道工序,他一人一气呵成,快速追到该批产品正在加工的工序,有时几件几十件产品从头到脚他来做,直接追进成品仓库。
颜龙戏称其为“快刀客”
。
有特殊工序或不良品太杂太多的指令,“快刀客”
难以应付时,叶萍出面协调,而且她自己就是个有十几年工艺品公司工龄的生产能手。
“零次品”
行动,及时曝光了每道工序每位员工的生产状况,对提高员工的责任感,有效减少生产环节中不良品的产生,起到积极作用。
工艺品公司生产员工拿的是计件工资,生产线采用推包制,每道工序都有相应工价。
老板要为一道道工序支付计件工资,那些为保险而多做的产品,不但要与成品一样支付工价,损耗材料与加工时间,最后还日积月累地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好多售往日本国的产品,国内没有市场,如蔺草与毡合成的“榻榻米”
)。
采用“零次品”
运行措施后,由于车间物流数量减少,还为生产现场腾出空间。
除却“快刀客”
用去的材料和他的工资,节省下来的材料与工钿,都是百分之百净利润。
颜龙2011年7月初,参与工艺品公司生产管理,时值生产淡季,正好让他有时间深入了解工艺品公司实际情况,组织生产管理人员进行“6s”
等管理知识培训,交流沟通工作理念,建设生产数据控制线,反复测试“零次品”
运行模式的可行性。
到2011年10月,工艺品公司生产管理队伍,生产加工现场面貌焕然一新。
正当大家把注意力转向即将到来的旺季时,与叶萍的一番对话,让颜龙倍感沉重。
“颜总,工厂工人越来越少了,今年不知会回来多少”
。
叶萍习惯把工艺品公司叫成工厂。
“为什么”
。
“工资太低了,生态公司工资那么高,谁还会来工厂干活”
。
生态公司薪酬颜龙再熟悉不过,今年是上调了百分之三,但员工工资也不算高,一般员工三四千元一个月,技术部工程部的高一些平均七八万一年。
颜龙当时一万元月工资,去年董事长给了一万六千元红包,三个月半摊开,每月也就一万五。
“一般熟练工旺季每月能赚多少”
。
看来对工艺品公司颜龙了解的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对旺季还未有体验。
“好点的六千左右,但每天要干十二三个小时”
。
“工价这么低,都没人愿意加班啦”
。
叶萍接着说道。
“加班费是个问题”
